《江海学刊》创刊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理论期刊之一。自创刊以来,《江海学刊》依托江苏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学风鼎盛的优势,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宗旨,执著追求“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积极组织学术讨论、引领学术争鸣,刊发了一大批知名学者的精品力作,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办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一,《江海学刊》第一批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获得了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全国百强报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华东地区最佳期刊、江苏期刊政府奖、江苏十强期刊、江苏十佳社科期刊等一系列荣誉。 启智弘理,文脉赓续,六十年磨砺宝剑,六十载播扬文明,《江海学刊》已成长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对话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在全国学术界、期刊界具有举足轻重的独特地位。
DOI:10.12451/202504.00934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清初王、张潮合编《檀几丛书》及张潮所编《昭代丛书》中保存了若干清初考证著作,这些著作通过文人共同体的交游网络进入丛书,获得刊刻和传播的机遇,但由于丛书体例限制,只能舍弃厚重之作,收入篇幅较小的著作。以《檀几丛书》《昭代丛书》为代表的杂纂类丛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旨在提供多元化知识,以满足读者对知识的兴趣。其中的考证著作也更多体现了怡悦性情、增广见闻的文人趣味,而非研穷经史的学者宗旨。清初是明清考证学发展史中极具活跃性、丰富性的承上启下时期,丛书出版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则是观察考证学发展和变化的关键线索。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地方政府; 共识机制; 政府间关系; 政策执行;
DOI:10.12451/202504.00294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在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同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分析,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嵌入于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权威结构中。以“领导一被领导”关系为基础,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过程是地方上下级政府围绕执行中央政策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地方政府间互动的实践逻辑构成了基本约束,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识机制”。这种“共识机制”挑战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理论推论,能够更好地呈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共识机制”根植于中国政策执行的实践情境,并表现出三种制度角色,即地方政府回应压力的策略性工具、压力型体制运行过程中的“减压阀”、地方上下级政府间的“双向支持”。通过呈现“共识机制”,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共同体”组织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组织运转的“中国逻辑”。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4.01224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合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特征、肩负新的使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以制度创新优化生产关系、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实现中国式新型工业化。然而,中国式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安全和效率等维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函须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方向。依托新质生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因果识别; 最小假设原则;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DOI:10.12451/202504.00773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呈现清晰且有解释力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往往导致因果情境复杂化,从而影响因果识别结果的有效性。情境复杂性体现在个体、总体、理论及相互交织等多个维度。最小假设原则在因果识别中的多重应用,能显著提升假设效能、优化模型设计和扩展研究发现。在应对情境复杂性及其张力时,可采用如下策略:构建核心假设、应用分类工具、完善因果机制链条、调整实践策略,借助最小假设原则来解决因果识别过程中的情境复杂性难题,实现模型清晰性与情境复杂性的有效平衡。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案例的文本分析,呈现了最小假设原则在因果识别中的经典应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4.00128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经历了从自然力、机械力到数据力的梯次演变。当前,数据、算法和算力协同联动形成的强大数据力,正驱动传统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重构,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高效能与高科技特征。数据夯实了新质生产力的资源基础,算法优化了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配置,算力提供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凭借数据全面赋能、算法强势引领与算力雄厚支撑,数据力通过有效牵引创新动能倍增、创薪要素协同、资源配置优化以及供需关系匹配等机制,深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数智化跃升。因此,应以促进数据流通应用为基础,以加快算法开发创新为动能,以完善算力设施建设为支撑,统筹联动推进数据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实融合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
DOI:10.12451/202503.03691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一般规律来讲,人们创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来源,生产关系变革是生产力的“质”变契机,而数实融合正是通过培育新发展动能和重塑新生产关系而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现代化产业体系角度来看,数实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制在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然而,数实融合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也存在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不牢、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数实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数实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数实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生态。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全球化; 辩证法; 抽象空间; 时空压缩; 同质化; 异质性;
DOI:10.12451/202504.00127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从哲学运思的高度描述和分析全球化辩证法的运行态势和发展规律在当前尤为必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梳理和概括全球化辩证法蕴含的空间辩证法、时间辩证法、状态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外在肌理构成和内在生命张力,从解释学与现象学的视域来揭示全球化辩证法是即刻的辩证法、超越传统时间观的辩证法。应当说,全球化辩证法是流动的辩证法、超越空间间隔与距离的辩证法,同时全球化辩证法是二元间性的辩证法,蕴含了事物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4.00933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刘熙载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赋论家,他所撰《艺概·赋概》是中国辞赋批评史上的显要文献,尤其是在江苏辞赋的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赋论中,他提出的“体约用博”的理论思想,是其赋学体用观的重要呈现,内含了对历史上的“诗源”“祖骚”与“宗汉”诸说的重新理解与构建。同时,他的赋学“体用观”又参融于“赋法论”,而赋法与赋体的密切关联,使赋法对创作论的提升又影响到对赋体本质论的认知。这就形成从刘《文心雕龙·诠赋》的“体物写志”到刘熙载“体约用博”的转变,其中既有传承,更多变革,尤其是由赋体向赋法的衍化,留下了一段赋学历史变迁的批评记忆。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4.00126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阿多诺的文本中,“星丛”和“力场”这两个隐喻的意义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前者呈现出阿多诺理想的、非暴力的理论状态,而后者则是这个状态的内部张力结构。阿多诺的“力场”概念源于康德的形而上学的“战场”隐喻,阿多诺将其扩展为理解形而上学内在结构的关键概念。“力场”这个隐喻从属于近代精神中主体自身持存的努力氛围,阿多诺认定其表达了康德形而上学内在的张力,并将这个结构扩展到对古希腊形而上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理解中,也基于这个结构对黑格尔哲学做了重新阐释。其结果是阿多诺改变了我们对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流行理解,即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概念中已然存在着潜在的属于近代主体哲学的中介性;同样,阿多诺对黑格尔的解读也表达出他与黑格尔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那样是同一性与非同一性、肯定与否定之间的简单对立,而是他在黑格尔哲学中解读出非同一性,甚至唯物主义的内容。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核心技术;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DOI:10.12451/202504.02073
提交时间: 2025-03-25
摘要: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创新联合体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组织范式。基于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年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核心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存在有为政府一有效市场一有志科研协同型、有为政府主导型、有志科研引领型三类创新联合体核心技术攻关组态路径;由企业、高校院所、政府或行业协会、客户组成的创新联合体有助于核心技术突破,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应以构建有为政府一有效市场一有志科研协同型创新联合体为重要抓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叠加渗透,推动核心技术涌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