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扮演以往专属于人类的角色,人类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具有类人认知、类人意志和类人情感能力,能够作为类人主体而存在,极大地增强社会总体的劳动能力。然而,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主体进行了深度解构,主要表现为:平台劳动下“随机而动”引发层次性解构,数字劳动下“人机交互”引发结构性解构,智能技术与资本合谋下“机器换人”引发整体性解构。对此,必须推动智能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构建“人机共舞”新格局:在技术层面,保持对技术的追问,挣脱技术资本逻辑;在人的层面,塑造赛博格主体,复归人的创造本质;在制度层面,创设优良制度环境,规避“机器换人”风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时间和时间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时间具有认识世界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超越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一元线性发展观”“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依附论”及“世界体系论”等基于时间线性叙事的现代化的经典论述和基于“世界帝国主义时间”的现代性隐喻,实现了对“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时间地理学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时空高度压缩、多重叠加、并联式与跨越式发展的事件性时间性过程,是一个整体性与局部性、连续性与断裂性、渐进性与飞跃性不断推进的变迁性时间性过程。作为中国时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建设美好人类社会、解决人类共同发展问题、拓展世界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的时间多样性、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9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赋予了高校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理论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深讲活讲透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经验和战略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厘清“融入什么”;依循大学生“认知一情感一意志一信仰”的心理认同路线,澄明“如何融入”,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环节、方式、方法等具体维度,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活学活用,深化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思维认知。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 清代至民国时期, 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 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 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 “第二制度” 系统。 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 通过关帝崇拜, 强化道德权威, 掌控实务运作, 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 辅以 “矮举-换袍” 等晋升机制, 平衡人情与能力。 袍哥将官方符号转化为江湖秩序, 通过香堂仪式、 礼物交换和性别突破 (如女性参与) 巩固权威, 既对抗又补充官方治理。 其权力体系暗合韦伯的 “超凡魅力权威” 与理性分工, 展现了民间社会在正统秩序边缘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创造力, 为理解中国地方社会的控制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借鉴平滑转移回归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将简单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拓展到Logistic平滑转换形式的非线性货币政策,并将其纳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技术冲击、偏好冲击等6种外生冲击,利用中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方法,测定了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下价格型和数量型规则对我国主要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非线性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通胀的反应,而且反应速度较快,能有效地“控通胀”;非线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产出的反应,但反应速度较慢,在调控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增长”。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近代以来,在外来理论旅行并对中国固有传统产生冲击的语境下,中国学术界对空间问题及其相关理论的讨论,出现了将外来理论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释传统问题的理论“硬接轨”。在讨论古代中国山水画的空间问题时,人们大多缺乏对外来空间理论的历史意识、语境意识和反思意识。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维新是尚”的“新传统”思潮的推动下,古代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研究,在盲目追逐理论“热点”的思潮中陷入“以西格中”的尴尬境地。本文提出,并非任何外来的空间理论都适合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问题。回归古代典籍,重新审视古代中国山水画理论中的优秀遗产,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当务之急。就“空间”的性质而言,古代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并非物质性的实存空间,而是一种以独特艺术方法表征自然山水的抽象空间。在创造山水画抽象空间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关于“道”的哲学思想成为圣人贤者的核心观念,士大夫们自觉将“体道”和“悟道”作为表征山水空间的最高宗旨,使山水空间成为“道”之符合自然的显现,建构了以“天地人”为核心的宇宙空间观的基本框架。在表征空间的方法上,古代中国山水画从来都不是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绘与再现,更不是世俗的或外来理论所谓的对“如画美景”的表现。以欧洲的“透视”理论或者其变体“散点透视”来解释古代中国的山水画的空间,是近代以来一种流传甚广的误解和曲解,是典型的“以西格中”的理论“硬接轨”。古代圣哲主张以心灵之眼,将天地人一体的宇宙空间收纳于内心中,将山水、虚实、空白、远近、高下、大小等统摄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构想之中。表征自然山水的最高境界,并非世俗所谓“悦目”和“悦心”,而是圣哲所谓“体道”和“悟道”的“畅神”。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中国考古学的初期,依据当时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学术观点,与傅斯年先生根据古史传说提出的“夷夏东西说”相呼应。此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仰韶较早、龙山较晚,两者在中原地区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流行20余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主流观点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中国考古学逐渐建立起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的时空框架,总结出以中原、海岱、江汉、环太湖和燕辽等五大文化区系为主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这一长时段的文化演进过程,自早至晚可以分为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如多元文化的起源和相互影响、多元演进和一体化进程、夷夏东西、中原中心的确立等,最终汇集和形成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高度统一的秦汉帝国。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审计研究》
摘要:“类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产品,便捷确权,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在提升中小企业收款保障及融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欢迎,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宏观监管不足和核心企业自身管理薄弱。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供应链“类票据”规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价值取向是兼顾安全与效率。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从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角度,关注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揭示“类票据”业务发展的风险隐患,从修订票据法、明确监管主体、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出台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宏观监管体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9
摘要:数字时代,中华文明的“在地化”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数字赋能为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与内在优势:技术层面,数字媒介的适配性突破为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传播效果上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生的演进;主体方面构建起多元协同的资源整合网络。然而,中华文明”在地化“传播也面临着技术驯化加剧文明同质化、话语霸权侵蚀“在地”文化认同、数字地缘政治中主权博弈引发文明话语权悬置这三重困境。为此,需要构建“技术一叙事一制度”三位一体的优化策略,共同为中华文明“在地化”传播提供系统性支撑。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摘要:环境治理形势向来都较为严峻,人类合成品垃圾无限投入生产生活环境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静稳状态下空气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次生垃圾的二次危害等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数字技术被逐步引入环境治理之中,经过大数据分析后的证据筛选,以及“爬虫”等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到环境治理之中,对环境污染后的证据采集、数据分析、存储介质保护等系列问题也频繁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有效应对新时期大数据易变性特征,从环境治理有效性、实用性角度出发,采取大数据筛选与有效证据保存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我国依法依规治理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犯罪发案率。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当前,国际经济学领域正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断演进,新理论、新政策、新挑战不断涌现。国际经济学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建构能力。然而,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可能出现诸如探究问题形式化、探究过程无序化等问题。智慧课堂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规避探究式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深入探讨智慧课堂视域下探究式教学的关键路径,以期为其他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文章探讨工科专业充分融合工程技术、语言技能与翻译实践,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技翻译项目实施机会。这个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现代翻译技术,提高翻译教学效率与质量,探索出一套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对科技翻译人才的用工需求,为科技进步与国际交流合作输送高素质翻译人才,同时为促进工科专业学生的外语翻译能力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决策。嵌入式系统课程注重多领域知识交叉传授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契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探索迁移式和案例式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推行三步闭环和“因材适考”等多元混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引入与呼应方法,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普通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持续推进,急需环境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西安理工大学环境学科立足学校区位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探索“知识筑基,创新塑能,素养添翼”环境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构建了具有学科交叉特色和融入前沿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开拓了以强化创新平台、强化协同育人、强化激励机制为支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建立了以思政素养、科研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机制,并依托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区。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西安理工大学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所培养的人才获得了普遍认可。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土木类硕士研究生作为未来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其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对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南地区某省8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土木类硕士研究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调查显示,土木类硕士研究生生态文明素养整体表现良好,但在生态文明知识系统性、意识自觉性和行为规范性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土木类硕士研究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路径,以期构建科学、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促进土木类研究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在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时代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专业教育、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校企一体化的视角,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以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开展“双向嵌入”式教学、设置专项导学课、构建“校企双评”课程评价机制、推动校企一体化有效落地等改革方案,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领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革新,新工科教育应与时俱进,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撑。循环式CDIO教学模式依托数智赋能的校企联合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进阶循环,促进学生能力螺旋式上升,具有能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题组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核心课程一一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为例,探索构建循环式CDIO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设计、重构课程知识链、优化教学方式与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及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文章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探讨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拓展资源库、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及实施多元化成绩评定方式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备受关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源于现代教育学理论,这种目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有序、高效。从素养导向、情境感知、分层设置、多重对话四个角度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基于CDIO-“教赛创”模式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化思维,通过引入基于学科竞赛和市场化项目的综合实验设计,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选择。改革中还创新了考核方式,将传统评估与项目化考核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课程融合了思政元素,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过实践,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通过这些举措,教学与实验项目得到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