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债; 失信惩戒; 金融稳定法;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 风险治理;
DOI:10.12451/202504.02230
提交时间: 2025-04-17
摘要:地方债务化解工作如火如茶,作为风险防控底线的责任机制应予以重视。由于制度的缺陷,地方债在发行阶段与偿还阶段均存在风险,而现行责任类型力有未逮。滥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失信惩戒,有助于审视发行人的政府信用、弥补传统监管的失灵、构建持续性的问责制,从而彰显金融稳定法中市场化原则、宏观审慎政策、风险防范机制的内涵。但是,既有的失信惩戒无法与地方债的特性充分契合,贸然移植将面临信息披露匮乏、主体动力不足、影响范围泛化的问题。信用评级恰能链接金融稳定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担任失信惩戒适用于地方债的改良工具,贯穿惩戒的决策、参与和运行环节。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3.00962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当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历史发展、客观驱动、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政策解读与理论推演,缺乏对底层理论、历史模式、技术应用及系统性学理性分析的深入探讨。因而,未来需深化数实融合理论机制与践行路径的研究,加强跨行业、跨区域融合实践研究,推进理论成果在技术发展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效应,构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助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形成新质生产力。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 新型工业化政策; 创新驱动; 财税激励;
DOI:10.12451/202503.00961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数智化转型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新型工业化政策对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从实现路径上看,新型工业化政策主要通过激发企业内部视角的创新驱动效应、形成行业视角的竞争压力效应以及协同外部政府视角的财税激励效应促进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员结构更合理、管理层更重视、具有国有背景以及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地区的企业,新型工业化政策对其数智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应继续深化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实现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最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新质生产力; 数字鸿沟; 价值创造; 数据跨境流动;
DOI:10.12451/202503.00860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数据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世界经济从“生产大爆炸”向“交易大爆炸”转型,数据跨境流动支撑的国际贸易新形态在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同时,新的国际法律关系的产生也对基于工业经济的国际贸易法带来基础理论和规制体系的挑战。目前,各国在数据监管政策上存在“安全扼杀发展”的悖论,形成WTO规则、区域贸易协定规则“失衡并行”的碎片化局面。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需在各国间寻求“共同利益”。基于此,中国可主导创设世界数据组织,在区块链等技术支撑的“数据空间”架构之上实现可信数据流动解决安全信任问题,并在“共票”引领下建立能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公平利益分配范式,建立符合数据价值创造属性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完善全球贸易治理。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异质性环境规制 ; 绿色金融 ; 生态效率 ;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DOI:10.12451/202503.01611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利用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SBM 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用以衡量生态效率,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地,引入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深入剖析绿色金融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对生态效率产生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U型”曲线效应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生态效率。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环境规制下存在差异。因此,在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并辅之以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解锁绿色金融在生态效率中的潜力,助推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数字经济 ; 资本跨区域流动 ; 上市公司; 异地投资;
DOI:10.12451/202503.00838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利用2011-2021年上市公司子公司异地投资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外生政策冲击等多种方法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健。影响机制表明,克服地理距离和破除行政分割,提升城际产业关联度和推动城市经济空间网络化发展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城市资本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和西部地区的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非中心城市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但资本流动的方向更加趋向中心城市,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具有更大的市场规模。研究结论在城市层面为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3.00867
提交时间: 2025-03-10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使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构建“工具-平台-价值”分析框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了数字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工
具的创新来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研究表明,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经历了深刻变革,尤其在供给、需求和环境三个核心维度上展现出显著的创新特征。供给型政策工具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数字政府平台的功能性;需求型政策工具通过激发市场需求,推动了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政务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最终构建了一个高度协调的治理系统,有效推动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503.00973
提交时间: 2025-03-07
摘要:城乡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突出障碍。农业具有弱质性特点,生产周期长、易受传统生产要素制约、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不及工业文明和数字文明创造的效益高。因此,农业在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未被充分重视。大农业循环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生物为中心,融合生态与社会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从事农业生产的体系。文章深入阐释了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及其对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并从塑造新型循环农业生产关系,构建政府、市场、科技“三元”协同联动机制,培养大农业循环经济人才队伍,深化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不确定性冲击 ; 地域资本; 区域经济韧性; 演化韧性;
DOI:10.12451/202503.00839
提交时间: 2025-03-07
摘要:在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冲击频发背景下,如何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地域资本作为特定空间场域中认知性、内生性特点明显的地域资产系统,关涉着地域经济系统抵抗不确定性冲击能力的高低。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事件,阐释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选取中国236个地级市数据对地域资本和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着正向积极的作用,且不同形态的地域资本在区域经济韧性演进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地域资本禀赋在区域经济系统从不确定性冲击中恢复及转型迭代过程中,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更加显著。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ESG ; 资本跨地区流动; 高质量发展; 契合效应;
DOI:10.12451/202503.00760
提交时间: 2025-03-07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驱动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底层逻辑随之发生相应调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意味着企业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ESG)的重视以及由此构建的ESG优势,或许成为推动资本跨地区流动的突破口。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ESG优势与资本跨地区流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SG优势显著促进上市企业设立跨地区子公司,推动资本跨地区流动;该促进效应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ESG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资本流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偏好契合,这种契合机制使得企业借助ESG优势实现异地投资;从内部因素看,ESG优势还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减轻管理层短视、改善异地子公司经营绩效,进而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研究为ESG优势推动资本跨地区流动提供了依据,对中国推进ESG建设、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