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论文

专栏名称:“应用经济研究”专栏

专栏简介:

    专栏创办于2003年,聚焦国内外应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和新经验,注重产学研结合,实践指导性较强。
  • 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刊号:
    1672-8106
    11-5224/C
  • 语种: 中文
  • 创刊时间:2002年
  • 主管:教育部
  • 主办:北京交通大学
  •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资源;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

    DOI:10.12451/202503.02793

    闫强明;张辉;

    提交时间: 2025-03-21

    摘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在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当下,我国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资源结构性配置、产业结构深度升级以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与短板弱项。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梗阻,通过拓展多元化合作对象、缩短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错位周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同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化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等举措,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点击量 37 下载量 2 评论 0
  •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新挑战与新路径一一人均GNI偏向的经济发展视角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国际竞争

    DOI:10.12451/202503.02792

    郑江淮;陈熙;赖琳琳;

    提交时间: 2025-03-21

    摘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地位识别的各类基准梳理可见,评价一国是否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还需考虑到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要素报酬获得能力所处的水平,即该国人均GNI与人均GDP比值是否长期处于小于1这个发展状态。在人均GNI与人均GDP比值上,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的对外依存性,中高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贡献相对有限,高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较为明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等结构性问题,使得中国的要素报酬获得能力相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上,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为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贸易多元化与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提升贸易竞争力。

    点击量 21 下载量 3 评论 0
  • 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预期

    关键词: 2025年经济展望;经济安全;自然走势;政策目标;宏观调控

    DOI:10.12451/202503.02791

    刘伟;苏剑;

    提交时间: 2025-03-21

    摘要: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5%左右增速目标。展望2025年,全国人口减少、市场预期偏弱、支柱产业调整、地缘政治风险、能源格局变动等国内外因素仍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收缩的格局,且需求收缩大于供给,整体依然低于潜在水平。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汇率及货币风险、贸易摩擦风险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点。鉴于此,2025年的政策目标仍需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运行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应该以需求、供给双扩张为主,以市场环境管理为辅。

    点击量 32 下载量 3 评论 0
  • 供应链冲击下中国企业的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兼论价值链形态异质性的理论成因及其经验

    关键词: 价值链升级;价值链形态;价值链冲击

    DOI:10.12451/202412.00708

    吕越;张昊天;

    提交时间: 2024-12-11

    摘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亟需通过全面识别企业价值 链布局特征,探寻各产业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实现分行业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本文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不同价值链位置及分布的企业如何实现高附加值攀升的理论框架,采用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考察企业价 值链位置、不同升级路径选择与国内附加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上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销售两端,而中间制造阶段附加值相对较低;(2)不同行业的价值链分布呈现出明显的 异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呈现“微笑曲线”“武藏曲线”以及单调分布等不同的形态,对应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选 取也有所不同;(3)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差距和进入成本差距是判断所处行业价值链形态的关键 因素;(4)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价值链形态和在价值链中的具体位置,选择“强链”“补链”“延链”或“固链”措施,精准制定价值链升级策略。因此,总体上应把握“向产业链两端攀升获取高附加值”核心要领,针对不同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中间制造环节,根据产业链特征精准施策。

    点击量 176 下载量 30 评论 0
  • 不确定性、供应链金融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加工贸易;贸易方式转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DOI:10.12451/202412.00707

    王孝松;崔雨阳;

    提交时间: 2024-12-11

    摘要: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趋势不断加强。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需要创新金融产品的支持。结合可得数据,本文对上市企业的加工贸易转型进行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已呈现出显著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负面影响的调节效果,调节渠道主要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降低资金链与供应链风险。因此,在外部不确定性负面影响逐渐增加的当下,应重视供应链金融对加工制造业转型的促进作用,从提供资金支持与“稳链”“强链”两方面,发挥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功能。

    点击量 157 下载量 29 评论 0
  • 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 研究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测度;要素流动;经济发展

    DOI:10.12451/202412.00650

    陈斌开;索昊;

    提交时间: 2024-12-11

    摘要:市场一体化旨在通过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从而加 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外学者对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价格法和引力模型法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测度方法,并随着可使用数据的精细化进一步发展;影响要素流动的因素既包括地方保护主义等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空间地理、方言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已显著提高了国内市场的整合程度,而降低制度性阻碍是当前商品市场和要素 市场改革的关键。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创造新的动力;经济效应方面,现有研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企业、产业以及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采用 更多元和创新的数据与测量方法,以拓宽研究范围;深入探讨行政边界效应背后的主要因素;对现有一体化政 策的因果效应进行详细验证;为了有助于揭示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复杂的动态机制,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还应结合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研究中国市场一体化问题。

    点击量 195 下载量 30 评论 0
  • 中国经济总需求疲软的衡量与测算 ——兼评“中国产能过剩论”

    关键词: 中国经济;需求疲软;有效需求;市场潜力

    DOI:10.12451/202412.00586

    余淼杰;张晨迎;

    提交时间: 2024-12-11

    摘要: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的外部需求波动剧烈,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在此背 景下,全面分析中国经济总需求的疲软状况对理解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政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需求侧视角,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的潜在总需求,对比有效需求计算中国 2007-2022 年内外部需求疲软状况。结果表明:2008 年后,中国外部需求长期疲软,但国内潜在需求的有效释放弥补了这一缺口,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2020 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削弱了国内有效需求,使中国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疲软状态,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这一问题将得到改善。因此,应将国内外市场潜力不断转化为有效需求,通过提振消费、带动投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国内外有效需求。

    点击量 210 下载量 36 评论 0
  • 全球价值链与国内收入不平等:基于跨国面板的经验分析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收入差距;Shapley 分解法

    DOI:10.12451/202412.00888

    盛斌;郝碧榕;

    提交时间: 2024-12-11

    摘要:基于 Eora MRIO 数据库以及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库,考察全球化对不同经济体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会提高国内收入不平等水平,这一结论在使用不同样本、不同指标考察后结论依然稳健;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会降低一国收入不平等,这主要是由于后向参与度提高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结论表明,较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更大;基于 Shapley 方法对国内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分解的分析表明,一国国内制度因 素、人力资本建设以及有偏技术进步是影响收入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应主动发挥国内政策优势,优化自身环境,吸收全球化释放红利的同时,尽量避免收入不平等加剧问题。

    点击量 161 下载量 23 评论 0
  • 平台经济发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 ——多维测度与影响分解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平台经济;数字平台

    DOI:10.12451/202409.00013

    王浩宇 ;张彦钊;李国正;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劳动力市场分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平台经济的出现为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那么,平台经济是否有效破解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通过对平台经济指数和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测度,进而全面分析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对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异质性影响,平台经济加剧了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但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缓解作用,而对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分割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平台经济的不同维度,如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化交易和平台化商品等平台经济对不同类型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同样存在异质性。由此,应该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交易的建设,完善对数字平台使用的监管机制;推进平台化商品建设,进一步释放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缓解作用。

    点击量 555 下载量 152 评论 0
  • 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关键词: 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经济韧性;“核心—外围”结构

    DOI:10.12451/202408.01395

    何皛彦 ;李国平;梁伟;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应对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转 型调整和生态目标,发展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推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韧性。本文从绿色 技术创新的价值属性视角入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作用形式、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 2012—2022 年京津冀区域整体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数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然而占全国比重大幅下降;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量的空间布局整体表现为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次之的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京津冀 地区经济韧性总体偏弱,北京最具抵抗风险的能力。从实证结果看,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 且存在 U 型特征作用形式。消费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韧性影响效应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在绿色技术 创新起步期,消费扩张会弱化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提高的抑制作用;随着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消费扩 张会减弱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推进作用。因此,应从构建以绿色创新为前沿领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绿色生产、合理优化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韧性。

    点击量 734 下载量 203 评论 0
  • 公共数据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证据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增长;城乡协调发展

    DOI:10.12451/202408.01396

    谢尚;赵鹏军;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政府推行实施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城乡居民收 入的积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收入增长水平的提 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促进效应相对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促进贸易货物要素流通,加快居民就业结构转换促进城乡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中西部城乡收入增长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增长率虽然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但仅仅改善了南方地区的城乡收入协调增长水平。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公共数据开放的巨大经济价值,提高公共数据资源使用的便捷、高效和合法性,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民众;深度挖掘公共数据开放为我国中西部开发带来的数字机遇和数字红利,以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转型,激活创业细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准确把握公共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效果差异,推动公共数据多样化供给;积极释放公共数据的社会福利价值, 借此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点击量 680 下载量 177 评论 0
  • 基础设施多重属性建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基础设施;政策属性;资本属性;无形资本;区域经济协调

    DOI:10.12451/202408.01397

    李姗姗;孙久文;胡安俊;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 要手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新的现实挑 战,需要进一步厘清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在区分基础设施的政策属性、资本属性和产业属性基础上, 从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地方尺度进行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塑造空间发展格局具 有差异化效应,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形资本的积累和崛起,带来了区域发展路径的分异和区域发展能 力的差距。因此,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区域间合作方式,以 无形资本培育缩小区域间发展能力差距,以多维政策协调统筹空间发展动能。

    点击量 759 下载量 193 评论 0
  • “一带一路”北极航道开发: 动力、趋势及中国应对

    关键词: “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

    DOI:10.12451/202408.01398

    蓝庆新;张心平;

    提交时间: 2024-08-22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优化了北极航道的开发条件,在国际局势动荡导致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北极航道为主要发展对象开发国际航运新通道,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北极航道在港口、船舶、货运、航运制度等方面初具规模,且中俄已在北极航道国际运输合作中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正面临打通对外经贸往来新通道的重要机遇,但也面临着国际航运业市场低迷、北极航道航行成本波动性较大、俄罗斯北极地区投资环境不佳、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急迫、北极治理制度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为此,中国应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针对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参与北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推动搭建更合理的北极治理机制,以提高北极开发质量和效率,并巩固中国在北极开发中的地位。

    点击量 778 下载量 183 评论 0
  • 行业竞争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环境规制;行业竞争;成本加成

    DOI:10.12451/202406.00290

    杜雯翠;刘淼淼;李佳昕;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效果以及在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并从遵循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以及资源再配置效应三个机制入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降低了企业成本加成,而行业竞争显著增强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的负向作用;(2)行业竞争越激烈,环境规制对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负向影响越明显,但对国有企业而言,行业竞争程度对环境规制与成本加成的关系并没有影响;(3)市场竞争进一步强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进入的负面影响,却弱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退出的抑制作用。由此,应当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与环境规制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竞争条件下环境规制的差异化作用效果,提高政策有效性。

    点击量 1046 下载量 277 评论 0
  • 数据生产要素的基础理论构建: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关键词: 数据要素;新结构经济学;禀赋结构;产业异质性

    DOI:10.12451/202406.00291

    吴双;王勇;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围绕数据生产要素基础理论建设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以要素禀赋结构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将构建纳入数据生产要素的新型禀赋结构体系放在了起点位置,强调数据生产要素具有结构性特征;新结构经济学主张构建具有产业异质性的生产函数,进而下启微观企业动态、上承宏观结构转型,从多层次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生产理论体系以及数据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路径;“有为政府”应当从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性特征出发,因势利导地提供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推动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转化。

    点击量 977 下载量 277 评论 0
  • 撤县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间产业关联

    关键词: 产业经济;撤县设区;产业结构;地区间产业关联

    DOI:10.12451/202406.00246

    李博;施瀚;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成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调整将深刻影响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使用多期动态双重差分DID方法,分析“撤县设区”这类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间产业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关系上,可贸易部门发展水平越高的相邻地区之间,其产业关联度越高。但“撤县设区”改革,使得被撤并县与临近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下降。撤县设区本质上是一种由市级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被撤并县实施了更有利于不可贸易部门发展的土地政策,而缩减了对于可贸易部门的土地支持政策,导致了地区产业结构从可贸易部门为主,向以不可贸易部门为主的经济转型,最终降低了地区间产业关联。为此,科学审慎地推动撤县设区改革,优化财权事权改革方案,有助于高质量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点击量 1076 下载量 281 评论 0
  • 大数据时代的农业发展:国际前沿与中国实践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发展;新质生产力

    DOI:10.12451/202406.00247

    张辉;马望博;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随着信息革命、数据革命的到来,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传统农业逐步遇到瓶颈,亟待向着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数字农业发展模式转型。21世纪以来,世界多国探索了农业大数据的十余个领域,发展了一系列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中国面临着人口多、耕地少等一系列问题,应紧跟技术进步,结合中国国情和农业特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大数据的基础研究、行业标准、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金融保险等方面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点击量 1081 下载量 297 评论 0
  • 全球通货膨胀分化:分析及中国对策

    关键词: 通货膨胀;核心通胀率;主成分分析;协整检验

    DOI:10.12451/202405.00541

    李连发;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2017年以来,全球通货膨胀出现分化现象,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少见的现象。逆全球化是当前全球通胀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参照对比其与美国及其与中国通胀变化分化的情况。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2月—2023年10月,涵盖两个阶段,涉及八个国家。采用协整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和美国是全球通胀分化的重要两极,主要发达经济体追随美国。中国未来面临逆全球化挑战的严峻程度和不确定性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应以“进”促“稳”,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研究把握主要发达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系统性的活动规律,探索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确保自身经济高水平安全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点击量 1021 下载量 275 评论 0
  • 重解中国经济波动——概念、特征与内涵

    关键词: 经济波动;楔子;扭曲;冲击;BCA方法

    DOI:10.12451/202405.00542

    刘晓光;满翔宇;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效率楔子及经由其传播的冲击是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劳动楔子对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和疫情以来的经济运行特征有重要价值;投资的下滑并非是投资楔子恶化带来的,而是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但投资楔子对理解中国“低消费”特征有重要意义;不同楔子对经济波动的贡献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利用相应市场楔子对现实中摩擦进行概括测算的思想,对指导在结构模型中如何引入摩擦有重要价值,相关结论对宏观政策取向有一定启发。

    点击量 975 下载量 263 评论 0
  • 基于扩大内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证分析

    关键词: 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开放

    DOI:10.12451/202405.00583

    刘志彪;郭梦华;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战略倍增选择。从动态演进的视角看,“需求-创新”之间存在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实施基于扩大内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探索这一良性互动机制提供了现实基础。要依托国内市场高水平“引进来”,背靠国内市场大规模地“走出去”,在开放中实施基于内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点击量 905 下载量 256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