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论文

专栏名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

专栏简介:

    专栏创办于2017年,依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科研优势,聚焦深化研究、宣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刊获全国社科基金资助。
  • 期刊名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刊号:
    1007-5801
    10-1640/C
  • 语种: 中文
  • 创刊时间:1997
  • 主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主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跨越与实践指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

    DOI:10.12451/202503.03880

    庄贵阳;王思博

    提交时间: 2025-03-2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的理念与现代化建设融合起来,是发展思想的又一次创新,标志着我国正在尝试从经济理性主导的经济社会良序进一步向生态理性主导的自然世界良治转变,形成了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可持续图景。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实践转化,面临工业文明发展惯性、并联式发展特征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 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转化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动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点击量 18 下载量 3 评论 0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共同富裕;总体性范畴;原创性贡献

    DOI:10.12451/202503.03888

    白小虎;徐明华

    提交时间: 2025-03-2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首先,基于财富创造和分配的历史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论构建共同富裕科学范畴。其次,以马克思主义财富理论为基础,科学阐明了劳动者主体地位和劳动者能力提升在财富创造和分配中的关键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了共同富裕理论通俗化、实践化的话语体系创新。最后,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阐明了共同富裕文明形态的优越性、必然性和可行性。

    点击量 16 下载量 1 评论 0
  • 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时代意蕴、理念创新与实践伟力

    关键词: 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理念创新;创新性贡献;中国共产党

    DOI:10.12451/202412.00614

    常征;邓思瑜

    提交时间: 2024-12-10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世界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民厚生”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世界现代化理论、“改造两个世界”原理,以及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运用到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共同富裕观。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等贯通起来,提出共同富裕总思路,系统规划共同富裕实践;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累典型经验;从生产领域入手,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共同富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一体推进“三不腐”保障共同富裕,是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鲜明特征。

    点击量 231 下载量 36 评论 0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标识与文明观塑造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独特文明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OI:10.12451/202412.00597

    商志晓

    提交时间: 2024-12-10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又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新的文明形态的同时,也孕育、塑造、彰显着独特的文明观,赋予自身以鲜明的文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标识,主要展示在“人民中心”“协调发展”“和平互惠”“自信自强”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并蕴含的文明观,在本质规定、主体内容、视域向度、路径遵循等层面得以体现,深刻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境界和文明精髓,深刻揭示新的文明形态的基本面貌和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文明、新型文明观互为借助、互为映现、合力共为,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点击量 220 下载量 35 评论 0
  • 论坚持党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全面领导;世界观和方法论

    DOI:10.12451/202411.00015

    郇庆治;苗旭琳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首要政治准则。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体体现在思想引领、制度创新和战略推动三个层面。总结新时代以来的实践经验,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与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点击量 432 下载量 83 评论 0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命题拓新及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DOI:10.12451/202411.00005

    赵朝峰;赵丽莎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聚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战略性、标志性的新命题、新范畴、新理念,从立党之本、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党的治理、党际交往等多个维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命题拓新,深化了对共产党本质以及共产党领导规律、执政规律、治党规律、对外党际交往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新境界。

    点击量 424 下载量 82 评论 0
  •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呈现理路

    关键词: 中华文化主体性;文化生命;“两个结合”;传统与现代

    DOI:10.12451/202410.02100

    邹广文;武天森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主体性是确立现代世界的基本原则,文化则凸显了主体性当中“人”的存在。作为生命之流的时间长河构成了文化主体性的先决条件,使其得以摆脱自然生命的束缚而能够享有“从过去、经现代、到未来”的文化生命。如果将一般性的文化主体性聚焦到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那么回首历史的前路,中华文化主体性在轴心时代及其延长线上渐趋生成。步入到现代的岔路口,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之下形成了“榫卯型”的文化结构,一方面建构回归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敞开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现代维度,深刻诠释了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文化张力。

    点击量 449 下载量 81 评论 0
  •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 现代化; 民族复兴

    DOI:10.12451/202410.01851

    秦宣;尹小恩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近现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及中国历史境遇使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逆转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大重要成果,在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及中华传统文明的三重超越中开创了人类现代文明崭新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

    点击量 428 下载量 72 评论 0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思想基础、实践要求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融强国;金融人才

    DOI:10.12451/202410.01993

    王庆;张晓晶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统筹“两个大局”为时代背景,内嵌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从思想基础上讲,其根源于“两个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魂,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从内涵上讲,其包括“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五大实践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强调规矩意识和规律意识。当前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以“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基础,以金融人才为重要载体,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

    点击量 520 下载量 77 评论 0
  • 法治反腐的中国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反腐败;法治反腐;制度反腐

    DOI:10.12451/202410.01590

    邓联荣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法治反腐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选择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中国语境下“为什么要法治反腐”“什么是法治反腐”“用什么样的法治反腐”“怎么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怎么样”等问题,指导新时代法治反腐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是法治反腐的中国理论,集中体现了法治反腐的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腐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点击量 502 下载量 93 评论 0
  •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拓新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DOI:10.12451/202410.01641

    顾海良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的论断,阐明了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新的质态变化的经济根由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内在规定;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集成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凝练了新质生产力的精粹,形成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逻辑起点。新质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也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势能;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标识。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实现的“术语的革命”,新质生产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点击量 544 下载量 97 评论 0
  • 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习近平;管党治党;依规治党;核心要义

    DOI:10.12451/202404.00183

    陈忠禹;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规治党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特别是管党治党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就必须全面准确地阐述其核心要义。该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战略高度来谋划依规治党;二是在法治思维大框架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三是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要扭住提高制度质量这个关键”;四是遵循管党治党规律,辩证地处理纪法关系;五是依规治党的生命力在于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科学完备、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依规治党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是在长期依法执政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原创性理论,深刻揭示了管党治党的客观规律,创新性地回答了依规治党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确把握依规治党的核心要义,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点击量 2178 下载量 246 评论 0
  • 论“两个结合”思想解放之意义

    关键词: “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条主义;虚无主义

    DOI:10.12451/202405.00134

    张峰;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守正创新是“两个结合”的基本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个结合”内在地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要素,并为其积累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二个结合”丰富发展“第一个结合”的内涵,聚变为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优势。“第一个结合”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教条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虚无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揭示文化基因、确立核心价值理念、适应现代化需要、创新政治制度、承继传统法律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七个方面,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思想解放。

    点击量 2303 下载量 25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