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涉档案犯罪刑事司法规制现状及出路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涉档案犯罪案发总量少、罪名分布集中,部分案件定性存在较大分歧,个案间量刑差异较小,缓刑适 用率高但适用标准不统一。涉档案犯罪数量较少的事实根本性地决定了将档案犯罪单独设置一节的建议欠缺现 实依据,也存在浪费立法资源的问题。《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两款罪名实为规制涉档案犯罪的基本条款,在行 为对象为国家所有的档案时原则上以该条款规定的罪名定罪处罚。当行为人窃取的档案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时,应当以盗窃罪作为基本条款,判断具体案件中不法行为的罪与刑。区分档案的信息价值与物理价值,当国有 档案包含国家秘密、军事秘密、商业秘密时,原则上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两款罪名规制不法行为,除非其他 罪名有更重的法定刑时排除该两款罪名的适用。明确涉档案犯罪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将再犯的危险的区分为 再犯的社会危险与再犯的人身危险,综合评价危险性要素。

  • “结构困境”到“内生聚合”: 特色小城镇复合生态发展的现实逻辑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特色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融合和农村城镇化的新模式,对于地方实现特色发展和典型引领,实施基层治理创新具有重要靶向功能。围绕“多源化差异化依赖互补生态系统平衡”的要素耦合与“动态化调试化创新化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建构整合思路,对地方生态特色化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和政策建构。基于江苏省南京市 Y 镇的生态发展经验,依据“政治合法政策合理行动合意”的路径对该镇复合生态治理的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特色小城镇内生聚合发展的新模式,即特色小城镇生态复合发展应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治理的特征诉求,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平衡关系,推动“三生”空间体系建设,促进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创新治理体系,引导城镇更新和社会有序发展。对于现实存在的结构化困境问题,需运用复合生态治理的要求加以矫正和规范,培育多源要素耦合的基础,将其重新整合最为关键的要素及对应体系,发挥内生聚合效应,重新实现新的生态均衡。

  • 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价值引领与实践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在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指引下,构建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形成价值共识,从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结构,这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现实困境,以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有助于凝聚共识,澄清价值分歧,推动国际气候合作;有助于明确责任,推动价值引领,提升气候治理话语权;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倡导共同理念,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在习近平关于气候治理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国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差别责任原则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路径的价值和路径选择。 

  • “双碳”目标下的气候资源地方立法:现状省思与完善进路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气候资源地方立法是中央立法的重要补充,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梳理总结我国现有的气候资源地方立法,以20部省级地方立法为样本剖析发现,气候资源地方立法已取得一定成效,立法定位逐步清晰,制度框架逐渐形成,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同时,仍存在立法理念滞后、基础概念不清、同质化问题突出、重点制度有缺漏、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适时更新立法理念、构建统一的上位法依据、积极转变立法思路以及提升地方立法质效,有效增强我国气候资源地方立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促进气候资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回应与思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作为高级化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的跃升,也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内涵特征、发展路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本刊邀请了7位专家组织了本次笔谈。1)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逻辑与路径:深入探讨了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内涵特征,分析了高质量数据资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提出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需践行创新、协同、开放、可信和可持续的建设理念,遵循观念创新、模式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建设策略,从而全面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呈现出深刻的辩证关系,在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中加速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揭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型优质生产能力及其要素发展的主要路径与关键保障,指出应以人机协同、普惠共享、绿色智能为目标拓展新质生产能力与生产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推进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数据确权:数据从技术、要素与产业维度都能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出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乘数效应会涉及众多维度、层面及阶段,其中极为重要且基础的则是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总结出构建契合数据特征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财产权理论、加快厘清数据确权的类型及范围、完善数据确权配套制度等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举措。4)以中国式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加快推动中国式数字化,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新形势下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筑牢我国非对称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提出了在我国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管理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责任。5)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面对社会深刻的数智化转型,公共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发挥在数字经济领域赋能于民众的潜能,使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成为数据市场化的积极参与者,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和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并通过开放获取和数字化服务使其更为开放。6)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图书馆的智慧化变革:作为推动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大学图书馆更应着力于如何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对于新质生产力的3个关键词的理解,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技术环境及其适用性分析,并提出重新认识和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7)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支撑: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理念兴起下学科“有所为”的诸多方面,包括理论体系、信息资源保障、信息分析与咨询、场景打造、知识科普与公民素养培育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学术评价、信息政策、知识产权、数字消费行为等方向的内容也是学科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