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迎面的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业已成为常态。 媒介传播作为社会科学中理性与非理性交互碰撞的巨大信息场、舆论场、文化场和重要社交平台,被推到时代的 C 位,无可替代。 借助“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廓清传播实践的路径最优化以及传播诉求的价值最大化,对当下媒介传播仍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深度沉浸化的数字交往时代,身体观是根本性的媒介哲学命题之一。新技术的发展反映出两种并驾齐驱的思想趋势:其一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在云端”身体观,身体被视为数字化的虚拟身体;其二是以感官仿真、身体赛博格化为代表的“在终端”身体观,身体被视为技术化的物质身体。这两种身体观本质上依然未能跳脱传统身心二元论的局限。从泛体验论来分析,真正具有技术阐释力的身体观是从“身临其境”走向“设身处境”,即通过具身交往实现新技术环境中感官、知觉与交往情境的统一,其特征是:全息交互:沉浸体验的场景解放;情境联动:具身交往的身境合一;切身体会:关心主体的生存境况。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图像媒介的演进与人类文明进程深度互嵌,其技术迭代不断重构人类社会的时空秩序、虚实边界及主体间性关系。自21世纪以来,智能化浪潮下图像技术的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亟需系统性的反思与应对。本研究通过历史性考察图像技术的演进轨迹,结合当代青少年图像社交实践,拓展“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中区呈现”概念模型及“电子化妆”理论范式。研究发现:“电子化妆”作为21世纪数字“易容术”,其技术本质在于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算法化数字修饰工具实现形象重塑;青少年通过技术实施主动性的“中区呈现”,在虚实交织的社交场景中完成自我展演与身份协商;多场景叠加引发表演边界消融,致使经典的“拟剧理论”阐释效能式微,亟待建构适配智能图像时代的媒介表演分析框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国际新闻界》
摘要:本文使用“签名理论”与“身份旅行”的理论视角,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普米族青年以网络昵称为主要线索的网络文化标记物。文章提出“数字签名”的概念,以此描述处于城乡流动中的普米族青年创建、更改和运用网络昵称及其他网络标记物的过程。研究发现,身处城乡流动过程或是有着相关流动经历的普米族青年,通过数字签名的实践完成他们在传统村民与都市打工者、少数民族青年与现代企业职工等多重身份中的旅行。数字签名作为普米族青年定位自身和书写自我的策略,不仅表达了社会转型期的签名者观看、识别、标记、使用以及构建各自身份认同的意愿,同时也显示出普米族青年运用数字技术应对生活处境的能力以及主体重塑的创造力。本文对网络昵称及其他标记物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被创造和使用的关注,是将签名理论与数字时代中国少数民族青年流动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尝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网络暴力作为典型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对其的生成方式和生成逻辑予以关照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暴力具备的情景唤起和群体压力为网络暴力的生发提供了外在触发机制的可能性,生存 比较下的心理代偿则反映了施暴者内在的心理动机和情绪郁积,而仪式化的异时空共情互动则从行动上解释了群体连结中的情感能量赋能。就网络暴力而言,无论是暴力情景的建构、心理代偿的满足还是施暴群体的互动集结均遵循媒介化的运行逻辑,同时又建构和丰富了媒介化实践图景。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在具有孝道传统的中国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疾病谱系的转变,怎样为临终老人花钱、医治与尽孝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如何恰当地处理金钱与孝道之间的关系更是愈发微妙且棘手。基于对N市19个家庭的访谈与观察,发现在这场关于父母临终医疗的道德经济“试炼”中,孝道和亲情看似是各个家庭所共享的文化想象与情感寄托,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又会展开差异化的医疗方案与尽孝策略,由此呈现出“过度医疗”“适度医疗”“放弃治疗”等不同的老年临终安排。本文意在从新经济社会学视阔深化和推进我国老年临终医疗的研究,力图展现其中金钱与孝道之间既紧张又融合的共存互构关系。工具性的医疗开支不可避免地受到孝道文化的标记与改造,而神圣无价的孝道伦理与父母生命实际上又与经济考量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