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对南京市百岁老人的增长速度、基本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百岁老人和其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了百岁老人的经济收入情况和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百岁老人在中心城区居住的比例高、女性比例高、低龄百岁老人比例高,近20年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百岁老人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满意程度较高;百岁老人大多与子女或子女配偶居住;百岁老人受教育程度和年经济收入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老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高于女性。(3)2018年南京有24%、10%和7.5%的百岁老人患有1种、2种和3种以上经医院确诊的慢性病;百岁老人患高血压、白内障的最多;大部分南京百岁老人的听力和视力都存在障碍。(4)百岁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呈两级分化的趋势,健康老人和重度失能老人的比例都比较大。(5)南京百岁老人工具性失能比例高于生活失能比例,对亲朋依赖较大。(6)百岁老人外出串门、交流的比例低,社会活动少;女性百岁老人平均抑郁程度略高于男性,生活压力感知能力略低于男性;相对于男性,女性百岁老人抑郁程度和感知生活压力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因曾经的城乡居民年龄管理并不正规、完善,故老人年龄数据存在误差,需进一步进行修正。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老龄时代恰逢数智社会,银发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老年人数字技术接受与学习能力、促进老年人的经济社会参与和老年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动银发经济发展;银发经济也将通过扩大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创新和完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但“数银融合”也面临技术应用与设备操作的“技能鸿沟”、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的“心理鸿沟”、政策法规与基础设施的“环境鸿沟”等现实挑战,函须弥合数字鸿沟、构建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支持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提升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信任度,建设数字包容社会、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从而实现银发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维持生命的延续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社会政策的功能就是为生命的延续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社会政策的目标从自然生命延续转向人力资本增长,人口再生产危机的出现放大了传统家庭政策的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投资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政策范式,传统家庭政策开始向工作与家庭平衡政策转型。当前中国未将工作与家庭平衡政策作为一个独立的议题进行讨论,使得不同政策的目标和结果相互冲突,应通过实施具有社会投资性质的政策来帮助社会成员平衡工作与家庭。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探索老年人“微信使用”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议题之一。利用CGSS2018 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模型估计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对其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发现,微信使用从总体上促进了老年人的线下社会交往;微信使用对“与朋友交往”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但对“与邻居交往”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微信使用对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社交中的年龄劣势;微信使用进一步拉大了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差距。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应从满足老年人需求出发,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社会交往困境和“数字鸿沟”难题。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积极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关键期。通过引入可及性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在供需匹配上面临五大困境,分别为供给与需求失衡,托育服务“欠供”;供给分布不均衡,托育服务“难达”;收费高于预期,托育服务“价高”;缺乏整合型信息平台,服务信息“受阻”;托育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质量“欠佳”。此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配套支持不足、监管缺乏力度的短板。因此,可以基于可及性的五个维度来进一步优化托育服务的供需匹配,分别为:以托幼一体及民办公助为发展导向来提升服务可用性;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成本分摊机制来加强家庭可负担性;以社区为载体形成“十五分钟”托育服务圈来提高服务可达性;推进育儿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来提升服务的可接受性;通过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双管齐下来增强可适应性。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直接影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南京市江宁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考察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发现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了解度不高。高需求高使用的只有社交类产品如智能手机;高需求低使用的有健康监测类产品如智能手环和其他健康监测设备、安全预警类产品烟雾报警器、紧急救援类产品智能紧急呼叫设备;低需求低使用的有室内安全监控设备、生活辅助类智能家居设备、记忆辅助类智能药盒、精神娱乐类陪伴机器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知觉行为控制的主观感知对其智能产品使用情况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中的需求并充分尊重其主体性,根据老年人需求及使用情况设计和推广智能产品,多方协作数字赋能老年人,促进养老服务和智能产品融合创新应用。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以洛阳市区302位上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结合老年群体特点及所处社会阶段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占比57.95%)已经出现网络沉迷状况,沉迷表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上网而眼花/腰酸/背痛,或有其它身体不适”(50.66%)、“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49.01%)、“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48.68%)。从个体、家庭、社会3个层面深入分析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抑郁情况、网络利弊认知、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与老年人网络沉迷状况显著相关。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老年人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增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促进老年人健康用网。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家庭养老能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发展,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构建出由自我养老能力、配偶养老能力和子女养老能力组成的3个准则指标,共有9个子准则指标和17个观测指标构成的家庭养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U检验、H检验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555、0.288和0.157。家庭养老能力的得分为0.433±0.091,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分维度得分分别为0.121±0.056、0.066±0.019和0.245±0.069,均呈现右偏分布,子女养老能力维度失分最多,自我养老能力维度差异性最大。女性、农村和西部地区老人的家庭养老能力显著弱于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老人。低龄老人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显著较高,但子女养老能力也显著低于高龄老人。中国家庭养老能力居前三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和安徽省居后三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养老能力总体得分不高,自我养老能力与子女养老能力之间呈现“互补”态势。家庭养老能力分布呈现性别、城乡和区域差异性。养老服务体系需基于当前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的 24 个 OECD 成员国 1965—2021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整体人口 数量下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显著抑制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具有 调节效应,可以有效减弱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短期型人口负增长情况下,人口数量减少 与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但长期型的人口数量减少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压力;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建议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式应对人口 负增长、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难题,并从“生育”“养育”两方面着手减缓老龄化的冲击,多举并用,缓解人 口负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