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26
摘要:故事的跨文化叙事,是人类探索共同应对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价值观导向的国际传播交流共享方式。对来自全球112个国家的7648名大学生访谈调查分析发现,中国故事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突出展现的共同富裕、全球生态与和平的紧迫性、个体与集体的协作相容、尊重多元文化的本土发展道路以及应对资本无序扩张等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在解读中国故事中能够凝聚广泛政治意志、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并在引导全球化发展愿景方面,超越西方人文主义理念获得世界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力量。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推进,青年婚恋以及生育决策从传统的“单一脚本”向“多维脚本”转变。在此背景下,探问不婚意愿青年的婚恋观、不婚缘由以及决策动因过程成为理解中国婚姻与家庭结构变革的重要视角。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不婚意愿青年形成的过程印证了不婚意愿青年正在反思与反抗“恋爱-结婚-生育”的传统社会时钟规训,延迟或规避个人生命历程里婚姻这一重要事件成为青年主体性实践新现象。青年采取“主体性表达”“重塑适婚时间”“情感补偿”等多种行动策略重建个人时钟。同时,工作时间挤压、“内卷化”就业文化共因导致了青年群体不婚意愿。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元宇宙作为多种技术集合的空间,对现代社会变革意义深刻,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再次焕发生命力。元宇宙赋能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当前,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传承和发展之中的困局”“支持与保障的现实脱节”“个人与文化之间的壁垒”三重困境。建议借助于元宇宙,从“塑造共生一搭建红色文化社区空间”“续文化—红色文化的程序规范”“拟合身心—个体红色文化沉浸体验”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