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初衷十分可贵,但当前主流研究过度依赖于科技可以解决老龄化的潜在假设,导致拖拽式数字融入将老人关乎的自信、自尊和自重均虚置,技术理性越位使其个体自主选择悬置,老年人成为技术乐观主义话语型构的“单向度”长者。“以爱为名”的数字融入之于老年群体并非符合全体的最优解,适当断连与回归线下交往或许能看到老年群体更为丰富的精神面向。线下空间的具身交往并非数字融入的对立面,二者都是包容性视域下解决老年群体社会融入问题的一体两面,有助于老年人维持现有社会关系以确定自我价值,也可在遵循融入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接受年轻世代的数字反哺与同辈数字经验传习。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文字、图像、视频等创作领域的应 用日益广泛,显著拓宽了人类的认知边界,并成为信息传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人工智能 生成内容技术的推进亦伴随着一系列风险挑战,特别是其生成内容在传播中的风险。研究显示:风险成 因源自生成内容的大模型内部训练数据参差问题及其外部多元主体内容生成过程中控制不足两方面。针 对智能内容治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尼采哲学中的 “走在绳索上”隐喻应对风险挑战的探索勇气和超 越自我精神为态度,以敏捷治理观为基础进行灵敏感知、快速响应和高效协同的灵活治理,提出促进人 工智能生成内容健康发展且有效防控风险的治理方向:政府强化感知能力灵活内容监管,核查机构及时 揭示虚假内容逻辑,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维护内容秩序。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治理进程中,始终保持 对 “科林格里奇困境”的高度警觉,探寻技术革新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平衡之道,保障人工智能行业的可 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摘要:高中生博主将VLOG作为一种“自我技术”,试图在媒介表达中建构“理想自我”,是技术可供性下的能动选择。但VLOG看似自主的表达实则是流量逻辑下的“表演”与视觉狂欢,“理想自我”沦为“权力技术”规训的结果。主动与被动、内部与外部的“合谋”使其深陷于幻象中,他们游走于理想自我、他者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自我认知时常发生断裂;前后台隔绝带来线上与线下关系的错位,亲密关系和情感支持更多依靠不稳定的虚拟关系;试图冲破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却又发现市场环境是“自我”更繁重的枷锁。新一代高中生的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走向难以控制的方向,体现出深度媒介化的时代困境。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中新的生存方式,给用户带来多种情绪的丰富体验,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大量信息而产生的安全感,持久互动带来的陪伴感和归属感等;同时,在线和连接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牵制,包括情绪、情感和精力。对于无法完全脱离线上社交生存的用户来说,“沉默”成为反连接和情绪释放的首选通路。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在线沉默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沉默”也伴随在线生存的主体性反思。用户往往以“在线沉默”状态来回避连接,从而重新支配注意力和精力,获得内在的平衡。在日常网络交往中人们通过温和的方式保卫私人时空不受信息的过度干扰,而在线上工作中则通过保持抵抗来确保个人的隐形离线权益。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媒体平台上综艺节目的制作也开始尝试融入乡村或田野元素。乡村版劳作纪实综艺节目《种地吧》摒弃明星阵容秀,真实还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日常生活,真正回归“耕地”这一行为本身,以小见大地探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宏大主题,以创新性的叙事方式突破以往综艺的“审美茧房”,以年轻态的话语实现了国家战略与娱乐表达的同频共振,为观众绘制了一幅如火如荼的农耕画卷,折射出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与现代数字化农业的碰撞,实现了农耕题材节目的社会价值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