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责任履行能否助力股票市场稳定:耐心资本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责任投资逐渐被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行业所重视,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履行与股票市场稳定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采用2012一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耐心资本视角探讨了企业ESG责任履行对股票市场稳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责任履行可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从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机制识别发现,ESG责任履行能够产生信息效应、长期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和绿色投资者关注效应,进而发挥耐心资本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责任履行的股票市场稳定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秦岭淮河以北(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和高污染行业的企业样本。以上结论丰富了ESG责任履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实现机制,为推动企业履行ESG责任与稳定股票市场提供了理论参考。

  • 延迟与弹性退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分析——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2-24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同时分析延迟退休及弹性退休配套措施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及其差距性两方面的影响。选取交叉替代率和平均替代率衡量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选取各年龄段退休人员交叉替代率的基尼系数衡量制度内部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构建退休年龄与这些衡量指标关联的精算模型,对模型参数取值进行设置,预测了延迟退休及弹性退休配套措施在2023~2052年间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设计的五种延迟方案均同时呈现双重利好:不仅利于缩小待遇差距,还能够提升养老金待遇水平,且其有利效果是依次增强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可得延迟方案的有利效果强弱与方案中参保人员平均退休年龄成正比,平均退休年龄越高,有利效果则越强。在各延迟方案基础上分别配套实施低延迟意愿情景L与高延迟意愿情景H下的弹性退休措施,发现配套措施实施后延迟退休原有的影响方向不变,仍呈现以上双重利好,只不过有利效果程度会有所削弱。基于此,提出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且在施行延迟退休政策时提倡实施弹性退休配套措施,以及应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激励参保人员选择高退休年龄等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基本养老保险迈向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参考。

  • 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吗?—— 来自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2011-2019 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綜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调节性效应检验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正向调节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并质性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商、河染排放量较商、环境信息公开的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完善公众多与机制,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制定差并化发展战略。 

  • 双支柱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基于情景模拟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央行的双支柱政策,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因此可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情景的模拟,对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以2000-2020年期间中国13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其次,在不同的经济环境情景下,根据实证结果探讨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既受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的前提下将得到提升。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更加敏感,随着宏观审慎政策的加强,货币政策的影响将逐渐削弱。结合情景模拟,分析双支柱政策与风险承担在不同宏观经济场景中的关系后得出,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对象,引导商业银行适应政策环境,强化双支柱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

  • 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分析师和大众媒体的关注,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区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卖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 注册制改革的溢出效应——基于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股票发行注册制在成熟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能否适用于新兴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利用注册制首次在我国科创板试点实施的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0年进行首轮融资的7715个初创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核准制,注册制实施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金额增加,融资时间提前;注册制改革通过提高风险投资之间的竞争强度,促进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或者风险投资的相关投资经验更多时,注册制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影响更显著;注册制改革对初创科技型企业首轮融资的上述影响能够持续传导至后续轮次融资直至企业公开上市。本文结果表明:注册制改革能够显著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功能。

  • 货币运行成本、央行数字货币付息类型和最优货币政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引入货币运行成本的搜寻模型,探讨了不同流动性场景和央行数字货币付息类型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流动性场景下,私人会选择经过自身承担货币运行成本调整后名义回报率更高的那种货币形式,最优货币政策是调控该占优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使之为商品交易带来的福利边际增加等于其造成的货币总运行成本的边际增加。央行数字货币占优能提高社会福利,该福利水平不受数字货币付息类型的影响,而数字货币占优的条件是其净名义利率要高于一个负的阔值。差异流动性场景下,在两种货币形式可互相替代的场景中,何种货币形式占优决定了整个经济是呈现只有一种货币形式被使用的单形均衡,还是两种货币形式并用的混形均衡。均衡类型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其中,对数字货币付息并进入混形均衡带来的社会福利最高,此时最优货币政策能同时确定最优的通胀率和数字货币名义利率。本文的研究为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的货币政策问题贡献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