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关系规则的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原则的确立

    分类: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国际关系规则演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性原则,蕴含面向未来的先进性和传承过往的延续性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并在实践中以积极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的方式实现了对其的内在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宗旨和原则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与时代化创新,推动形成国际人权事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坚持和挖掘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以打造区域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问题考辨——论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理论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论”问题,即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基础”的“第一哲学”,还是一种具有特定建构基础的哲学理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证成与建构必须有其“基础”,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考辨,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必然具有“超越性”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批判性与建构性两个层面:批判性既体现在资本主义现存政治秩序的正义理论的否定层面,也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正义关怀层面;建构性体现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规范性引领与事实性描述层面。

  • 技术控制与抽象劳动的本质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与传统技艺不同,现代技术蕴含着一种控制的自然观,其独特性在于通过数学公式将“自然”逻辑化和计量化。现代技术的本体论基础是关于“抽象物质”的观点,即把自然物质由感性的“对象性存在”变成概念的“抽象存在”。抽象劳动完美地表现了现代技术的控制本质,在其主体化运动中将存在物降格为受资本增殖目的规定的质料。感性的具体劳动进而沦为控制自然的技术活动。现代技术对人和物的控制表现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时间量化逻辑,“资本的生产结构”由此转变为“时间的技术结构”。这种统治结构潜藏着向“非劳动”的休闲领域延伸的内在趋势。在技术控制下,人与自然都要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支配,劳动主体性在自动机器体系中被逐渐消解。因此,生产过程的技术化与技术对劳动时间的控制是抽象劳动统治的不同表现形式。

  •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历史发展和反思资本主义文明提出的时代命题与中国方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根基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规训资本逻辑的恶性竞争,引导资本有序参与市场,推动资本力量的创造性转化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体性,始终将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文明新形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高扬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史观,以此持续赋能规训资本的精神力量。

  • 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最 新成果 。如何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对新时代治国理政 道理的科学阐述;“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新时代治国理政道理的学理性表述 ;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再到“六个必须坚持 ” ,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的学 理化阐释 。其中,“ 六个必须坚持" 更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及其精髓要义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到“六个必须坚持” 的层层推进,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不断系统化与哲学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的哲学新境界,要求深入探究其内在的哲学要义和精髓灵魂 ,并按照“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的要求,全面阐述这一思想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与文明新能量的增添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 新时代中国人权观及其哲学根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人权既有人类普遍性原则,也有其实现的现实特殊性原则。区别于西方“主客二分”哲学范式的狭隘人权观,新时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世界人权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人权观是以“人人主主平等”为哲学根基的“平等人权观”,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的“民本人权观”,是以“人人得实惠”为追求目标的“普惠人权观”,是以“命运共同”为总体方略的“共生人权观”,是以“人类、群体、个人相统一”为崇高境界的“系统人权观”,是以“依据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推进人权事业”为现实基础的“发展人权观”。

  • 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进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摘要:

  • 精神富有: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人文经济学强调通过统筹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精神富有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发展人文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经济思想,共同指向了个体精神富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中国共产党对精神富有的百年探索中得到具象表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运行中的精神富有以超越物化逻辑、实现“人文回归经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面向,并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文经济实践模式。未来应以回归“人本身”为价值意蕴、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要方向、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推动精神富有视域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精神主动和历史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