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推动科技企业债务融资是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一环,也是顺应当前客观金融环境的现实之策。科创企业通过债务融资能够优化资本结构、减少股权稀释、延长经营周期、获取灵活资金。当前,科技类债务融资市场增长迅速、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存在风险收益不平衡、期限错配、抵押物评估困难等问题,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导致科技类债务融资市场存在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建议遵循金融规律,发挥体制优势,优化收益风险平衡机制,采用投贷联动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增强收益、分散风险,完善激励免责制度,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实现债务融资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是基础。数据化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转型对处于高度竞争环境下的金融机构亦尤为重要。数字金融应包括服务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金融创新服务。这其中,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性工程,其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不仅包括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而且涵盖了制度层面的安排。本文分析了数字金融创造价值需关注的要点,特别是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下需要构建完善的几大方面,包括数据要素平台的建设、司法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亟需通过全面识别企业价值 链布局特征,探寻各产业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实现分行业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本文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不同价值链位置及分布的企业如何实现高附加值攀升的理论框架,采用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考察企业价 值链位置、不同升级路径选择与国内附加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上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销售两端,而中间制造阶段附加值相对较低;(2)不同行业的价值链分布呈现出明显的 异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呈现“微笑曲线”“武藏曲线”以及单调分布等不同的形态,对应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选 取也有所不同;(3)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差距和进入成本差距是判断所处行业价值链形态的关键 因素;(4)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价值链形态和在价值链中的具体位置,选择“强链”“补链”“延链”或“固链”措施,精准制定价值链升级策略。因此,总体上应把握“向产业链两端攀升获取高附加值”核心要领,针对不同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中间制造环节,根据产业链特征精准施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高水平人才是驱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S省“TS”系列人才工程数据,实证 研究发现,高层次产业人才对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并且在时期、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存在异质性。分时期来看,2015年之后高层次产业人才评价范围的扩大有效增进了产业人才的作用效果;分地区来 看,高层次产业人才对欠发达地区产业质量提升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但是随着产业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高层次 产业人才的带动作用有所弱化。机制检验表明,在高层次产业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科技创新能力 和提高企业经济绩效是两条重要的中间路径。为更有效发挥高层次产业人才作用,应加大其引进和培养力度,更加 重视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发挥高层次产业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欠发达地区制 定倾斜性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支持政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非凡,系统性把握其数字化国际传播效 果的影响机制对相关实践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国际传播机 制展开探究。一方面,采用定性理论演绎分析,提炼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国际传播机制的概念模型。另一方面, 基于 YouTube平台的数字化作品,通过内容特征提取和计量分析对所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定量验证。概念模型 中的九种核心因素对档案文化资源国际传播效果均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承载抽象性和具象性文化符号的两类 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国际传播机制在呈现形式层因素上表现出较大共性,在内容塑造层因素上又呈现出明显 差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大量理论研究表明模糊性态度是影响家庭金融决策的重要因素,但相关实证研究尚不充分。通过与国内某头部保险科技平台合作开展问卷调査,测量个体的模糊性态度,并追踪其重疾险购买决策,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个体模糊性厌恶程度与购买重疾险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平均而言,模糊性厌恶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重疾险购买概率提高0.61 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在控制了风险态度和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后依然稳健。第二,探究了个体信任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缺乏信任的个体中模糊厌恶程度与重疾险购买概率之间的正向关系会被减弱。第三,模糊性态度对重疾险购买决策的影响在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更为显著。研究实证检验了模糊性态度与重疾险购买决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与信任的相互作用,为理解模糊性态度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以及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2023年涨幅超40%,并在2024年第一季度维持强劲表现,其背后主要由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持续、美联储重启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推动。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推广或不及预期、通胀持续影响美联储降息进程、美国财政和债务风险等因素可能导致上述预期难以实现,纳斯达克指数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全球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需要密切关注纳斯达克指数大幅波动可能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外溢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继2023年上涨43%以后,2024年上半年继续上涨超18%,主要由七大科技公司领涨。2024年4月以后,科技股和非科技股走势出现分叉,科技股继续上扬,非科技股开始下跌,说明市场对科技企业和非科技企业的预期开始分化,市场开始出现纳斯达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Dalio Ray,2024;Goldman Sachs,2024;朱民等,2024)。加强对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特别是对国际股票市场资产泡沫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由此,本文对纳斯达克股市可能存在的泡沫和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运用GSADF检验对1974一2024年纳斯达克指数资产泡沫水平进行测度,发现纳斯达克指数的确在2020年以来出现了较大的资产泡沫,GSADF值达到1.21,高于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但低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为进一步探究泡沫的成因,本文将经济基本面与资产定价方程相结合,构建DSGE-AP模型发现,股票收益冲击带来的市场异常情绪、GPT技术进步和缺乏实体经济大规模运用形成的不可持续的技术炒作,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带来的信贷扩张是纳斯达克股市资产泡沫形成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目前,三大因素都处于显著性敏感阶段。2020年以来纳斯达克股市资产泡沫是否产生大幅调整风险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改变的时点、技术进步能否跟上泡沫扩张的速度,以及非科技企业能否大规模投资和运用GPT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增长避免美国经济衰退。唯有当科技创新的速度能够与市场期望的热度保持同步时,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和流动性仍然宽松才能有效避免本轮资产泡沫大幅调整风险。本文的研究补充了与科技资产泡沫的形成、扩张与破裂机制相关的现有文献,为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宏观理论建模提供了拓展性研究框架,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如何防范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国别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个人数据账户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及其建设原则。研究选取新加坡、印度、韩国作为案例,分析其个人数据账户平台的建设经验,得出政府主导、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我国个人数据账户平台建设应由政府主导以确保权威性和安全性,应成立独立运营实体以保障服务的中立性;研究提出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探索商业模式和促进多方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平台发展,助力数字经济繁荣。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安全可靠的用户友好的个人数据账户平台,以及确保个人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