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莫高窟第295窟为隋代洞窟,该窟人字披西披绘涅槃经变一铺。在对比相关经文及图像后,认为位于佛床前侧长期以来被定名为“恶龙吸珠”的图像应为“龙吐莲花博山炉”。它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因观念的契合而将图式重组,从而创造出承载了诸多观念与意义的图像,不仅体现了因“水”“生命”“护法”而成就的“鱼龙互化”,还包含了“仙山长生与涅槃轮回”“博山与须弥山”在意义上的重合,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焚香的宗教功能被强化。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敦煌壁画、纸画、绢画中有大量的芭蕉图像,主要被绘制在庭院内外、佛菩萨身后、阶前宝池、山林旷野及洞石坡脚之间。除体现无常、虚无不实的佛学义理,比喻佛的种种妙相外,还具有庄严环境及供养之功能。其图像远承印度雕刻和壁画,近接南朝造像碑浮雕和北朝石葬具线刻画。同时,又反映了我国芭蕉种植、园林置景、文人理念、主流美术及敦煌地域特色等问题,是佛教美术乃至中国花鸟画史上芭蕉题材绘画的重要资料和图像例证。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敦煌遗画Дх224、Дх15、Дх223 弥勒经变,是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两件弥勒经变绢画中的其中一件,此经变画仅剩若干残片。通过将此件绢画同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画Stein painting 11 弥勒经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此件绢画不仅有弥勒下生经变,还有上生经变,结合经文内容,对其表现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年代进行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