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发展形态”和“创新形态”。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即“原生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即列宁主义是由列宁根据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从辩证法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形态”的基础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的基础是认识辩证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创新形态”的基础就是战略辩证法。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