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消费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升级。然而,这一显著变化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呢?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 省市2011~ 2020 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消费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调节。因此,应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稳定发展,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提倡青年群体理性消费,积极参与创业创造;统筹协调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
分类: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不断加深,营商环境的优化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双循环”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进行测度,并通过Kernel核密度估计与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营商环境的演变规律存在多元性,综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内部综合差异存在扩大趋势;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内部差异经历了多轮先增大后缩小的波浪式进程。此外,通过协调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营商环境的短板具有异质性。整体来看,各地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与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普遍偏低;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国际化与法治化平均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且改善进展相对迟缓;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市场化与国际化平均协调度上存在的短板是制约其整体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发展实际,关注自身营商环境的短板,找准制约营商环境发展的堵点,重视并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以推进中国省域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与提升,助力加速构建“双循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