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的均衡实现:预防性秩序和正当性权益之间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治理性规范、义务性规范为主体内容。其既致力于预防性秩序的建构,也强调秩序建构不能突破正当性权益保障的法治原则。《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用 面临预防性秩序建构受法律明确性不足制约、正当性权益保障受预防性措施负效应影响等困境。鉴于该法以数字科层为内在结构,其适用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实质在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数字科层的法治建构不足,具体表现在主体关系失衡和反制技术失序两方面。为此,应促进预防性秩序与正当性权益的均衡实现。一方面,应通过分散性配套规则与系统性配套规则的法律续制,助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律制度的精细化适用,推动秩序建构从“框架型”转向“精细型”;另一方面,应对预防性措施作出趋向良法善治的价值对齐和规范续制,包括履行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的看门人的权益保障补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算法应用的正当性审查、申诉核查机制的完善等。

  • 网络暴力信息的看门人治理——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为中心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内容提要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协同共治的过程,其中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看门人治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实现了对看门人治理的系统性制度安排,确立了看门人监测识别、阻断报告、防护取证等一揽子义务性规定。但在实践中对看门人治理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监测识别环节,网暴风险监测有时难以精准识别具有隐蔽性、情境性的网暴行为;在阻断报告环节,针对错误处置的申诉机制的规范依据不足;在防护取证环节,受各种因素影响,被网暴人难以突破取证难的循环困境。为此,互联网平台应围绕“数字场域”这一关键要素对网暴风险的算法控制机制予以优化,积极落实错误处置用户言论的救济反馈机制,明确并细化“快捷取证”的平台协助规则,以此助推网络暴力信息看门人治理趋向法治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