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7
摘要:以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人工智能在创造巨大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人们的恐慌和对科技伦理的焦虑。为此,需要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可以系统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价值论、就业市场、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权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全球化、社会伦理与社会治理等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为妥善处理和规范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用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基于动态贫困视角,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层面的动态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效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严重,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作用越强,呈现“长尾特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显著缩小了县域收入分配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 以提升家庭的信贷可得性,有效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还能推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家庭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中国化是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经济建设任务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经济学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流通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流通模式,创立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最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将持续深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