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当代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及结构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审视纳入公民道德议题的思考,探讨公民道德从场域到主体的生成机制。若要将这一理论向本土乡村的实际特性敞开,还须关注社会交往状态的充实或贫乏性问题,即场域的量的方面。乡村公民道德的生成是在两个层次的内化-分化过程中得到落实:一是社会交往状态对道德的现实化,二是在此之上场域配置的具体导引,即一种指向以可能性原则内化场域配置的导引。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邮箱: yuyin@ruc.edu.cn 电话:62516972 6251582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版权所有©2024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