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劳动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数量和价格两种配置效应出发,构建了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决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流动人口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升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所在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升对其子女随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数量配置效应而非价格效应,即劳动力市场化通过降低就业和落户门槛,改善了流动家庭幼儿抚养比和内部分工,使其更可能做出子女随迁决策,而非通过提高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来影响其决策;(3)对于技能水平较高的家庭、在省内流动的家庭和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城市的家庭,劳动力市场化对其子女随迁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政策借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用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基于动态贫困视角,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层面的动态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效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严重,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作用越强,呈现“长尾特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显著缩小了县域收入分配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 以提升家庭的信贷可得性,有效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还能推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家庭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中国化是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经济建设任务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经济学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流通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流通模式,创立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最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将持续深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