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大历史的视野对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滞后而遭受屈辱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现代化崛起之路经验启示的系统总结。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既体现了对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视,又关切改革的整体性、重点性和导向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构筑新型生产关系,要激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创新能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痛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8-13 合作期刊: 《中国纪检监察》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展现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6-17
摘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党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独自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也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鲜明的政治性、独创性、人民性、自主性、民族性、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和世界性;要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引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努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自觉型、实践型和使命型政党。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引领性作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不断创造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标识性概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把握发展规律的理论清醒和勇于改革创新的实践自觉,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样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破解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塑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全新动能。为使新质生产力有效快速增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就必须在发展的方式、载体、机制、空间和节奏上重点发力,促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和长久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2-1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顺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具体化运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目标指引和动力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推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市场经营主体数量”三个经济学指标提升,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紧扣社会基本矛盾、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筑牢提升人民发展能力的根基。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应从新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新兴产业等层面汲取动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方向。同时,要统筹守正与创新、战略与策略、整体与部分、引进与自立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