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六力”体系中,思政引领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首要地位。深入探讨并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实现路径,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迫切需求,更是实践层面的重要课题。这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中,高效聚合社会资源与智慧,顺利达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关乎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