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中国哲学的人学特质决定了其对人心的关注,而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基于心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哲学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省术、制欲术、范导术、集义术、言善术等,但这五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都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此五种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无论是就其理论基础而言,抑或就各自的性能而言,都表现为一个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治疗心态问题的方法体系。亦因此,其对当今社会中积极心态的培育和消极心态的化解都能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探索治疗问题心态的学术实践,其中触及诸多富有启示性的心理学问题,比如“心”的结构、“心”的自我治理等,至今仍然是悬而未解的课题。质言之,中国哲学所提出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哲学对于化解心理心态问题的特殊贡献。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在深邃广襄的儒家思想世界,徘徊着一个幽灵,这个幽灵“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它根自儒家思想的底部,贯通儒家思想的所有,这个幽灵就是“生生”。“生生”不仅具有传统本体之属性,而且拥有其独特的品质,从而“荣升”为儒家思想的“新本体”。作为儒家思想新本体的“生生”,不仅是维系儒家思想体系的枢纽,而且是激活儒家思想生命的源泉;不仅是认识儒家思想本色的钥匙,亦是实践儒家思想价值的途径;不仅是更新发展儒家思想的定力,而且是展示、焕发儒学精神的道场。因此,“生生”之为本体,或许能为困顿中的儒家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使儒家思想与任何时代的生命实现无缝隙融合,既生生自我,亦生生人类,如是不已。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考之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合互动的历史,其会通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同质会通、补位会通、诠释会通、载体会通、实践会通等五种形式。同质会通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具有“同质性”内容进行会通;补位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互相补充对方的缺陷以实现会通;诠释会通是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诠释,以使二者相契的思想元素实现会通;载体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载体(主体)的介绍、传播与接受而实现会通;实践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指导和总结革命实践中实现会通。五种会通各具内涵、各具特性、各具价值,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在内容上表现为深刻性、在思想上表现为关怀性、在理论上表现为创新性。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心无限量”是继承儒、佛、道相关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观念,由程颐最早完整表述出来。所谓“心无限量”是指“心”之性能的无限性,主要包括“心”对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的全面主宰力、对万事万物及其奥秘的无限认识力、对天下百姓生命的深沉关怀力和对精神意识系统的自主调适力。“心无限量”的根据是“性无内外”。第一,“性”是万物所以然,“形”“理”“心”因“性”而有,“性”贯通万事万物;第二,“性”“物”为一,“性”“理”为一,“性”“心”为一;第三,“心无限量”是“性无内外”的内在逻辑使然。“心无限量”义理根据的揭示与性能多向度的呈现,似可传递给我们殊为难得的信息:“心无限量”是人生命内在力量的释放,其前提条件源自生命本身,其展开的所有向度是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哲学对“心”的认知情状,亦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精神,而且蕴含了中国哲学与创造这种哲学的主体民族的自信。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所谓“自生”,是指万物的发生源于自身本有的根据,这种本有的根据主宰万物的化生成功与否、化生的种类、化生的品质、化生的过程、化生的成果等。质言之,“自生”是生生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最终决定者,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考之中国古代儒学文献,“自生”是孕育在儒学思想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一直隐藏于天地、太极、气、心、道、理等范畴背后,以致问起儒家哲学的本根范畴,人们很少会想起沉默低调的“自生”理念。事实上,无论天地生物、太极生物、心生物,抑或阴阳生物、种子生物,由于“天地”是阴阳或空间,由于“太极”即阴阳,由于“心”是气之灵觉,而阴阳是气,由于“种子”的源头是“性”,因此,天地生物,太极生物,心生物,阴阳生物,种子生物,皆终归“性”生物,此即荀子所言“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是万物之所以然者,也就是人与物成为自己的根据,所以生生者自生。这样,“自生”理念蕴含了天地、太极、心、阴阳、种子等范畴所具有的智慧和希望,走向前台,担负起为儒学披荆斩棘、开辟道路的使命。“自生”不仅能凝集儒家所有的思想精粹,而且能疏通儒家所有的义理脉络;不仅能清除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与污垢,而且能再生多姿多彩的儒学理念;不仅能助力儒家思想的转化,而且能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因此,“自生”理念,就源而言有其本,就流而言有其用,在当今急需建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特殊情势下,开掘“自生”理念独特且丰富的内涵,以建构儒家生生哲学,或许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