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表述问题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具体阐释的理论线索,而是中国学界尝试突破斯大林教科书体系时提出的概念范畴。这种经典表述的哲学任务,是要概述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发现的“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事实上独自完成了这一任务。而由经典表述所概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经典文本中“共同阐明的见解”。这些经典文本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它们共同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终结了历史领域内的唯心主义哲学。这种“终结”不是建构关于历史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在考察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从而开辟了历史研究的科学范式。就此而言,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逻辑与社会历史辩证统一的具体表征。这种表征绝非抽象的理论自白,而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完成的理论建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摘要: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一书中,海德格尔以其时间性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时间概念进行了独特的阐释。阐释的结果表明:亚氏时间定义中的前与后并非仅仅是指传统哲学所认为的空间上的前与后,而是时间上的先后之视域。作为庸俗的时间样例,亚氏时间概念中蕴含着本源的时间性要素,是迈向海德格尔的本源时间性理论的重要环节。本文详细梳理了海德格尔的阐释过程并且对其阐释进行了合法性的辩护。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交互主体性问题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笛卡尔式的沉思》第五沉思中,胡塞尔通过原初还原、本已性领域、他人构造等步骤提出了一个详细的交互主体性的构造方案。然而该方案面临着以下问题:唯我论的嫌疑、本已性领域的模糊划分以及躯体化与他人构造的循环论证。通过对第五沉思中原自我的本质结构及其与原始时间化关联的发生现象学的考察,可以发现本己性领域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原真自然与原自我的层次,并且原自我自身就是交互主体性构造中施行原始建基作用的终极基底。在对他人的躯体化构造之前,自我与他人已然在由作为发生源泉的原自我所构造的共同的原始时间化的形式中进行了一种本源的结对,该方案的问题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澄清。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摘要:本质直观方法是胡塞尔建构现象学大厦的基础性方法,正是在本质直观中我们才把握到了区别于经验一般性的纯粹本质一般性。但是该方法的有效性面临着广泛地讨论和批评,其中边界问题是批评者们对本质直观所提出的最多以及最为严重的质疑。在考察了边界问题的来源及意义后,笔者指出边界来源于“经验类型”的一般性,这种一般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种“经验类型”的预期作用。为了超越经验类型的边界获得真正的本质、避免认识论的循环,胡塞尔在晚期的《经验与判断》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奇特的“含混统一性”概念作为本质直观的真正基础,借助这一概念,本质直观方法才能最终克服边界的束缚从而把握到纯粹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