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谭嗣同仁学理论,主要批判的对象是礼。礼为体之用,是名之又名,而为封建网罗。如此一来,礼便被弱化在仁中,对人而言也最为束缚。把礼剔除,便可以达到通,通也是仁的第一要义。对礼的剔除,最根本的方式是,破人我对立以彻底取消私意。谭嗣同对礼的批判有其时代意义,但对礼的理解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7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荀子·天论》至少包含三种不同的天论。首先,天为无目的、无规范性的自然之天。这种理论与自然化观点相呼应,后者主张作为自然的天不可能是伦理规则的来源,伦理规则只能是在非自然的礼中找到。其次,天是有明确规范性的自然。这一理论把天看作是人制作伦理区分和创作礼序能力的自然之根。在回应自然主义的挑战方面与之前的理论不同,它采取的方式是,试图将人类礼仪与前人类形式的生物性相调和,后者对自然主义而言,必定是人类价值的终极来源。最后,“天”的使用并非在自然意义上,存在一种如上帝、命运或礼之序的直接根据的内涵。《荀子》,如同其它早期儒家文本一样,并非意在形成一贯的形上哲学理论。有关天的所有探讨,天都不是重点,主要意图是礼的合法化。不管天是被描绘为无目的的自然、规范性的自然力量、命运、还是有目的的神,它的工具性作用都是一样的:将礼仪形式、礼之学习、和礼仪社会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