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5 合作期刊: 《管子学刊》
摘要: 学界对《论语》“无友不如己者”有多种解释,至今尚无定论。 主要原因在于学者大都认可最早由皇侃提出的所谓“逻辑悖论”,即如果人人都不与不如己者为友,只与胜己者为友,就不会有“朋友”这种关系了。 如是,已有的解释由于存在着“逻辑悖论”而被抛弃,而那些回避了“逻辑悖论”的解释又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 苏格拉底在证明一种“单向的友爱”能否让人们彼此成为“朋友”的过程中,展示了“朋友”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相互的朋友”之外,还可以分别作为爱者、被爱者以及同时是爱者和被爱者来使用,即“朋友”可以用来指一种“单向的朋友”。 这种“单向的朋友”概念可以否定所谓的“逻辑悖论”。 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友”其实是指一种“单向的朋友”。 在理解了“友”的真正内涵之后,这句话所引起的诸多困惑和争议,都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