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生态推动实数融合的机理与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生态是以数据驱动为内在运行机制,以数字平台为重要运营载体,广泛连接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开放性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打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提高数字资源配置效率,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保证,也是推动实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从作用机理来看,数字生态为实数融合提供数字化的资源环境,并通过数字平台赋能多元主体数字能力的提升,从而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中推动数字化创新。在具体实践层面,数字生态通过产业组织形态的地理与虚拟双重集聚实现空间融合,通过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促进业务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创新互动演进促进创新融合。当前,我国实数融合发展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平台生态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 中央银行、生产性债务与经济增长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生产性债务问题本质上是遁形于生产、外化为货币的“一体两面”式矛盾结合体。经济增长的波动和生产性债务刚性之间的影响效应取决于三个方面:微观商品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中观产业内低效产能、过剩产能方面的资金需求“黑洞”;经济周期性运行中借贷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错配。从生产供给侧和货币供给侧考察经济增长与生产性债务之间的数理关系可得出:生产性债务具有“双刃剑”效应,超过临界值后对经济增长产生负作用,企业总资产的价值低于债务总额的现值会导致生产陷入“庞氏骗局”。中央银行兼具“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双重治理功能,应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防范债务风险,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支持流动性不足的实体经济部门以稳定经济增长,并创新“双支柱”政策工具跨周期调节社会再生产,实现宏观经济波动和生产性债务风险最小化。

  • 数字经济时代价值的空间审视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商品生产和交换日益突破地理环境的束缚,商品价值的运动空间从物理空间延展至数实融合空间。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实现都受到数字技术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全球市场空间的整合重塑激发市场竞争活力,驱动供需两端的使用价值精准匹配,促进个别地区的商品价值与国际价值接轨,在更广阔的交换空间中推动商品交换价值等价通约,同时世界市场的扩大、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以及资本周转的优化无限拓展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空间。城市在价值空间变革的基础上逐渐由“中心—外围”发展模式转型为双核心或多核心均衡化、网络化空间组织布局,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新空间样态打破传统再生产空间,赋予城乡空间新职能以释放经济生产和消费潜能。

  • 美国高校档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及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档案学专业高等院校是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社会环境、技术与学科环境的变化,催生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优化与升级。而对适宜时代所需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摸索与探讨,即可视为这种优化与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档案学专业的高等教育起步整体晚于欧美,对欧美档案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方式的研究,将助益于我国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美国部分高校档案专业课程堂上教学、堂下实践的梳理,归纳课程教学方式独有的亮点,基于此深入分析其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设计、实施与拓展,得出我国档案专业课程获得教学效果提升的有益启示。

  • 构建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的理论路径与实践走向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建立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优化民族档案存藏路径、 整合优势资源和重建话语体系。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的理论体系以民族区域政策为 研究环境、以民族档案实物为研究客体、以民族档案学科为研究支撑、以学科体系建 设为研究目标。其实践路径指向研究环境的社会化建设、研究支撑的信息化思考和 研究目标的共同体互动。

  • 构建超文本史料:历史档案置标语言 HAML设计与应用初探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分析智能时代历史档案传统整理方法面临的困境,提出历史档案置标语言 (HAML)的学术概念, 基于 “超文本态历史”理论构建历史档案开放互联系统模型 (OSI/HA),设计 HAML数据堆栈的逻辑结构框 架,分析 HAML语义框架和命名实体唯一标识符 (UIDNE)的作用机理,以清代历史档案为例演示 HAML的 应用过程并对其实践路径提出若干策略建议。历史档案置标语言 HAML是由档案管理或历史研究领域的专业研 究机构或个人,为了实现历史档案文本的精细化、语义化、关联化整理,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设计并 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历史档案文本通用数据交换格式及其规范化标注方案。HAML的逻辑架构体现为相互 连通的层级式史料数据堆栈,致力于打破载体和文件对文本的制约,实现历史档案数据的多维度、超文本关联呈 现,构建开放互联的细粒度历史档案数据整理和利用体系,是支撑历史档案管理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