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及其构建——基于发展哲学的视角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中国的强大必然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的强大。 作为一门从整体上研究现代社会发展的 “部门哲学”, 发展哲学主要关注现代化实践、 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话语等三大问题。 所谓现代化话语, 是指围绕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而建构起来的具有相互关联的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之实践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方法论等的系统言说及文字表述。 从语言学或符号学的角度看,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一个由各种符号、 修辞、 寓意等要素构成的庞大的现代化话语系统, 大体上由学术性话语、 政治性话语、 大众性话语、 实践性话语等构成。 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的确立,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需要, 现代化的理论观念成为主流社会观念的现实, 以及国际社会在发展方面的激烈竞争等, 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强大动因。 构建并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场”逻辑的辩证分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在承认个性的前提下对各民族共性的把握与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准确把握其意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一方面,要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多样性、差异性即个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不同民族间的统一性、共同性即共性。从民族间个性和共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基础,共性统摄和支配着个性;个性是客观存在,共性是主流和历史趋势。各民族间的共性又通过共生、共识、共行、共利和共情加以体现和实现。其中,共生促成了共识,共识指向了共行,共行实现着共利,共利产生了共情,共利和共情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维护、巩固着共生、共识和共行。这“五共”的统一,共同支撑和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共”逻辑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性和个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实然和应然、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 应对智能革命的中国方案

    分类: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横空出世正在加速推进人类社会迈入由新一代智能技术引领的智能革命时代。作为人类历史上继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智能革命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巨大助力是直观可感、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作为一项并未完全成熟的新兴技术,新一代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与其他智能技术的会聚正在以极强的颠覆性重塑着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基本样态,而破解这一过程出现的治理难题将成为引导智能革命持续稳健发展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在这场人与科技新的较量中,中国始终秉持积极务实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创新工作,已在顶层设计层面针对当前智能革命呈现出的加速推进趋势做出了系统性规划,并尝试着通过扎实而具体的努力进一步引导智能革命能够以更为人性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方式向前发展,中国应对智能革命挑战的智慧与经验为国际社会攻克智能治理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科技革命:特点、风险和应对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每一次的进步与突破都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而人工智能作为本轮科技革命中的标志性领域,正在以强大的机器智能系统影响甚至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人的生存样态。我们在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惊诧于科技所带来的巨变。如何妥善应对一个千变万化、富有挑战的未来,成为每个人在21世纪安身立命的必修课。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审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透视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积极探讨政府、企业、科研团队以及个人面对这场时代巨变时的应对方案,凝聚多元主体间的合力,形成多维立体的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探索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