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所在。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无疑成 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新动能,其内在逻辑体现为数字经济对于社会再 生产“四环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能够提升生产环节的效率、合理 重塑分配环节、进一步顺畅交换环节、助力消费环节实现更优匹配。 智能化、融 合化、绿色化是数字经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目标要求,数字经济对高新 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突 出的带动效应,但是也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数实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化 协同治理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 应强化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依托数 字生产力加快数实融合进程,全面提升数字化协同治理能力,通过充分释放数字 经济活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回顾历史,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搞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历史积淀到创新突破的复杂过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崭新认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守正创新、以系统思维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期实现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同时,要抓好六项关键改革,即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2-01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译者按 伊萨克·伊里奇·鲁宾 (IsaakIllichRubin,1886—1937),1886年6月12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陶格夫匹尔斯,1905年成为俄国革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后来加入孟什维克并于1920年秋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923年4月,在对孟什维克的围捕中,他被 GPU (国家政治安全保卫局)监禁。获释后,他放弃了政治工作,专心于学术研究和教学。1926年至1930年,他在梁赞诺夫领导下的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工作,成为苏联马克思著作最具影响力的诠释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出版了几本著作:《马克思价值理论文集》 《重农主义》 《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学家》《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 《阶级斗争史》,以及合编的 《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其中, 《马克思价值理论文集》是鲁宾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在1923年、1924年、1928年、1929年四次出版、再版,1924年的第二版在当时招致尖锐的批评,被批评者认为将价值形式和内容相分离。鲁宾的著作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并翻译为英文及其他语言,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在西方引起了一定的关注,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国内除了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之外,鲜有鲁宾著作的中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