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国家一社会”为分析框架,立足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扶持,从空间实践视域关注政策性移民生活空间边界建构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政策性移民生活空间的建构依照“政府一移民”双向实践路径,通过建构和反身建构的实践形式来感受空间,双方由此调整实践策略,形塑移民空间的结构特征。基于中国现有的制度框架,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生活空间的建构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支配权、控制权,通过空间整合、空间支配、空间调整的形式,不仅决定了移民生活空间的策略性选择,而且对移民日常生活的常规要素进行必要指引。身为实践主体的移民虽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在持久稳定的行为倾向系统的前提下,依据过往实践活动的结构性指引,以集体记忆、身份认同和惯习的方式开展实践行为,自下而上地形塑移民生活空间的边界。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研究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能够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生活空间的建构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从“国家一社会”关系角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优化,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等举措来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关系改变会对国家制度、治理体系等政治形式产生“冲击”,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交互作用和相互适应。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从更加具象化的“场景”维度切入,理解两者相互作用机理,有利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辩证性反思,则可催生更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场景创新,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 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8-21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当代哲学家福柯的现代性反思确认人是19世纪的一个发明,由此引发了人为什么在17、18世纪缺席的问题,这其实涉及神人之争。后期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通过本己身体对人、通过野性存在对自然进行的描述表明,早期现代心性哲学对理想性/观念性的追求意味着神在神人之争中的主宰地位,后期现代心性哲学关于现实性与理想性、物质性与观念性相结合的要求代表了人在神人之争中的中心地位。以福柯哲学为代表的当代物性哲学不仅彻底抛弃了人的神性,而且完全放弃了人的心性。反思性的回溯表明,梅洛-庞蒂对早期现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的解读很自然地引出了福柯式的问题及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