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不确定性:疼痛的转向及其社会后果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医学领域出现了对疼痛认知的主观性转向,即认识到疼痛不一定与实际存在的身体损伤相关,而是一种受到心理、文化、社会等复杂因素影响的主观感受。认可并强调疼痛的主观性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影响,比如拓宽了对疼痛的研究范围,提高了针对癌症疼痛、慢性疼痛的治疗水平,但也为医疗实践带来了独特的挑战。特别是在疼痛评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尊重患者疼痛主诉和需要将其转化为客观数值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用客观数值捕捉主观体验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现实困境,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了两个基于主观性与客观性概念而搭建的解释框架,分别将疼痛评估看作以通约为核心的标准化手段和来自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在利用经验材料对这两个解释框架的适用性进行辨析后,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第三个解释框架,指出将疼痛评估作为“以物为中介的沟通过程”更加符合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经验现象,也有助于超越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二元框架。疼痛评估实际上是一种捕捉不确定性的努力,对其社会后果的考察需要关注物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角度看能源危机叙事的可爱隐喻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运用会话分析、功能语法、语篇叙事的研究思路,以能源危机叙事为研究对象和语料,探求危机叙事的主观性表达形式及策略,研究发现,为了拉近听说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负面表达的接受度,达到语用和谐,讲述者往往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可爱性叙事,故事性与政论性、对话性与主体性、仿真性与叙实性、互文性与单调性、透视性与直观性是可爱性叙事和严肃报道在表达差异上的典型特征。可爱表达与严肃叙事的错位在语言形式上主要表现出以下规律:儿向比拟的引用特征、自我中心的视角表达、绘声绘色的形象描摹。分析悲剧的危机与喜剧的童真的情态隐喻,用人与动物社会角色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行为动作的表现来隐喻能源危机有关的权势威望、事件结果,符合人们乐观主义倾向、追忆童年、寻根模因、心理本源感知、以“我”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现场性展现、心理距离拉近、具身性隐喻、反预期信据传递、陌生化表达等主观叙事策略。总之,以可爱性方式叙述能源危机事件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心理本能,对负面事件进行共情隐喻符合生态和谐的传播规律。

  • 现象学人类学的人物影像志和人物志道路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摘要:人类学的人物影像志和人物志,采取胡塞尔现象学观自在者(transcendental ego)视角,从生活世界(life-world)入手,考察人类学者本人在田野与具体人相处的切身经验。做人物影像志和人物志以致良知为学问根本。

  • 从共现象学到全球化共同体的构成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江海学刊》

    摘要: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发生必然伴随全球化共同体的形成,全球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球化共同体的塑造。何为全球化共同体?共同体如何本源地构成?以现象学体验分析为出发点厘清这些基础性问题,将为我们解决“人类何以共生”的全球化时代难题提供启示。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经典现象学家,都从各自角度围绕共主观性问题对共同体的构成进行过接力赛般的研究,他们相继完成的工作成就,为我们今天开展全球化共同体研究、探讨人类交互行为和共生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