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世界·研究七十年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4-08-20

    摘要: 摘要: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由于资料的局限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英语世界的亚当·斯密研究主要囿于相对单一的领域。随着相关文献的陆续发现和出版,到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相对单向度的阐释开始朝系统性解读转向。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滞胀时期的到来,尤其是 1976 年至 1983 年 “格拉斯哥版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的陆续出版,推动斯密研究走向繁荣。多元化和全面性探究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里出现井喷式发展。进入 21 世纪,尤其是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斯密研究的传统领域———政治经济学———再次受到关注,学者们从多维的角度对斯密的这一学说进行了再阐释。本文试图梳理近 70 年来的英语世界斯密研究学术史,以管窥国外斯密研究的动态、探寻观念史研究范式下该领域的未来拓展空间。

  • ·的公平观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摘要:公平正义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斯密看来,商业社会之所以比过去更“好”,就在于它大幅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斯密并不主张“自由放任”,从不认为人“只追求自己的私利”就能为全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亚当·斯密时代,认为穷人本质上品行不端、好逸恶劳,应使其“保持贫穷”是普遍共识,而斯密不仅对穷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并且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分配正义”理念:穷人因“贫穷”本身就有权得到政府救助,这一观念是革命性的。亚当·斯密还主张通过财政税收制度减少不平等,并提出了税收公平原则;他总体上主张比例税,有时还赞成累进税。财政支出方面,亚当·斯密支持主要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共教育。

  • 阿瑞吉的中国特色斯密主义论辨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根据阿瑞吉的论证,明清时代和当代的中国走的都是“自然的”非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道路,不仅践行了斯密主义,更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北京”。但是,作为这种论证前提的那个斯密并不存在。这种论证既没有将当代中国与明清时代的中国区分开来,也没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转移”,为什么当代中国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国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必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从而被“卷入文明之中”。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不是“亚当·斯密在北京”,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