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数字时代,个人生活和社会文化中互联网的身影无处不在,深刻改变了青年男女的亲密关系实践。运用访谈法对新媒体环境中青年的亲密关系进行考察,探究青年亲密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背景下青年存在虚拟恋爱、网络恋爱、婚恋网站恋爱等三种恋爱关系,这三种恋爱实践在满足青年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后果,如引发主体身份迷失,现实情感缺席以及情感“麦当劳化”。对数字化基础上出现的亲密关系形态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透视并在此基础上解码现代青年的情感困境,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青年的亲密关系。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从前现代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过渡中,现代资本主义生活以短暂、时刻、时空分离、去物质性为标志,这种文化气质与生活方式塑造着主体对物与他人的新感知,改变了亲密关系产生和生长的环境。爱情的力量、定义和范围在人存在的独立性与亲密感被打破的环境中发生变异,与变化相伴的是爱情重要性之不变。爱情形态相较于传统的变化在数智时代被反复探讨,普通人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腾挪向社会公共领域的核心。主体的媒介使用及网络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及交流方式共同影响着作为媒介文化接受者和媒介用户的主体的情感感知和行为结构。伴侣信任和亲密关系在从面对面交往向数字交流的交流方式转变中产生了诸多变迁。数字交流使用户以最可把控的方式与他人发生联系,也带来了进行多种交流活动的高效率。交流中的虚拟转向对亲密关系的发展和有内向性的社群关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主体在信息系统中的即时卷入的数据生存现状使得一方无法在另一方需要的时候无法现身构成了双方间的矛盾,此类现象滋生了恋爱时双方的怀疑心理,即时但不同步的数字交流障碍阻碍深层联结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中主体的不在场和去情境性使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博弈和情感暴力更为隐秘,一方对另一方实行心理惩罚的程度和频率更容易超出边界。普通人复杂而多样的情感实践在社交网络中进入开放性对话的讨论范围中,对传统意义上神圣的爱情构成了挑战,它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性以及后者对前者的修正。理解亲密关系变动的内外部原因,及时认知亲密关系中的珍贵之处与不合理部分,是将戏剧性的偶然相遇转化为生活中的必然相守的必然之路。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婚姻含义的转变使得主体意识凸显,恋爱对婚姻缔结的影响加大。在本地婚姻偏好下,农村80后、90后青年的恋爱过程展现出女性强势与男性妥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女性制定恋爱规则,并对男性进行考验,男性作出调整迎合女性需求,以实现婚姻缔结。婚姻市场的放开和性别失衡加剧了农村青年男性的婚配压力,为避免陷入底层危机,农村青年男性采取单向让渡资源、让渡权力和让渡空间的适应性策略以维持恋爱关系。但是,单方面适应性调整不利于亲密关系的长久和稳定,男女双方应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