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韦伯在考察工具合理性及其制度化时,把行为理论和社会合理化理论结合起来,将社会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诊断,开启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卢卡奇和阿多诺赓续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其中,卢卡奇吸收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他从形式合理性出发,把物化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阿多诺延续了卢卡奇的理路,采用工具合理性分析进路,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解为物化合理化。哈贝马斯从双重合理性出发,从生活世界和系统双重合理化及其关系层面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延续了韦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时代诊断的主题,从而发展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从韦伯到哈贝马斯,西方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这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病症,以及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些理论启示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晚近十年,人工智能算法获得了长足发展,智能算法被视为解决人类问题的一个全新进路。与此同时,在人类主义的框架中,爱情通常被视为人类生活中最亲密的情感,但它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少数程序员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控制或操纵。在当代世界中,许多约会平台正在设计所谓的智能算法来为用户识别更多的潜在匹配对象。这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配对系统通过丰富的数据驱动,不仅能够预测用户可能喜欢什么类型的对象,而且还可以深刻影响人们选择伴侣的方式。对此,基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理论”,批判性地探讨了将浪漫决策委托给算法的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伦理挑战。通过对Tinder 等约会应用程序使用算法的现实分析,指出爱情生活世界正在被殖民化,因为在线约会算法侵入了人们的浪漫关系,以至于浪漫关系中的交往行为被算法的技术规则所取代。为了应对算法殖民化引发的伦理难题,要着眼于从个体维度上弥补算法思维的固有逻辑缺陷,从技术维度上优化算法模型与标准设计,从企业以及约会应用程序设计者的维度上赋予爱情关系中个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据此来探寻未来理想爱情关系“去算法殖民化”的可能性通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哈贝马斯先后在认识兴趣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中,从理性兴趣和行为领域这两个层面对这两种合理性做出过区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交往合理性的任务是,面对认知−工具合理性的过度膨胀,既要承认现代社会已经分化的基本合理性之间相互独立的事实,又要在此前提下实现它们的有限统一。据此,面对自身合法领地遭到侵蚀的状况,道德−实践合理性应当依据交往合理性所提供的有效性要求、原则与程序,实现自身重建,具体包括道德、法律和宗教三个具体领域。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哈贝马斯的辩证法思想蕴含在他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中。如果说主体的形而上学化是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轴心,那么哈贝马斯则基于对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的反思,建构了以主体间的话语商谈和对话交往为内涵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哲学话语。哈贝马斯以主体间的道德对话和政治商谈为切入点,实现了辩证法的语用学转向,推动了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为形而上学服务的真理逻辑向谋求伦理和政治共识的实践逻辑的转变。哈贝马斯对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阐释,是对辩证法在对话中寻求共识的实践智慧的当代发展,深化了辩证法的现代性意蕴的研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阐释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