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公益要素融人高校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变革和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公益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公益要素融人高校实践育人存在功利化价值观冲击实践育人效能、公益文化缺失、缺乏公益要素融人高校实践育人统筹协调机制等突出问题,为探索公益要素融人高校实践育人提升路径,在明确公益要素融入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点位基础上,从高校、政府、社会等育人共同体职责分担视角,对其育人提升路径进行了系统设计。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社会实践育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公安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公安院校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仅是一个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过程,更是与警务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环节。当前公安院校社会实践育人存在实践功能“悬置化”、公益实践“精英化”、创新创业实践“功利化”和社会实践形式与内容“同质化”等不足。公安院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应重视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与警务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将社会实践活动嵌入到教育过程和公安警务实践之中,构建公安院校实践教学的多元协同路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战略以及警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从而实现公安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的协同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高校思政课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知识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职责。然而,部分高校思政类课堂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配合度低等现象,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欠佳。在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存在着某些现实困境,如“立德”方面的道德内化与情感沟通、“树人”方面的道德实践困境。对此,可通过思政理论教育和第二课堂提供内外化的手段和场所,并通过平衡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人文关怀,从而树立“德”并成为“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知行割裂”的深层困境,本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具身认知理论等理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系统解构教学实施的现实阻滞。研究发现,当前实践教学存在三重制度性障碍:评价机制的认知主义偏差导致价值引领功能弱化,校-地-企协同机制的碎片化特征造成资源供给低效,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结构性缺失制约教学效能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构建了“双螺旋”实践育人模型,其核心在于通过课程协同机制实现“理论-实践”的螺旋上升,依托资源整合机制构建"虚实融合"的育人平台,创新评价改革机制形成"过程-结果"的双重导向。该模型突破传统单维改革路径,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教学场域,通过VR重走长征路等沉浸式实践项目促进价值观的具身化建构。实施保障体系包含双导师制师资培养、意识形态风险动态监测等创新机制,形成覆盖教学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体系。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边界,更为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价值内化表层化”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推动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实践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并将其解构为数字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与创业实践能力。围绕实践能力架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评估环节初步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实践育人体系。从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练、以赛促建、闭环管理4个方面(4C模式)就如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的实践能力提出建议。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致力于开展涵育“童年精神”的育人模式探索,以有效激活儿童积极成长、自主发展的能量,培育时代新人。一是探寻“童年精神”的教育意蕴,重塑学校理念系统;二是基于儿童全面发展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探索“三者五环”角色化课堂,建构课堂行动驱动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三是坚持“儿童主场”,创生实践育人的校园生态,让学生成为活泼泼的校园生活设计者,让校园成为儿童探索生命生活的体验场。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北京市东城区深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拓了思政育人新格局,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了横纵贯通、内外融通的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二是深入挖掘区域相关点位的实践教学资源,搭建了沉浸式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对思政课程进行整体性系列性设计,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主题化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四是通过系统培训与先行探索,培育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机制建设,不仅是联系法学理论教学与实务的桥梁,也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育存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模式陈旧、实务课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实习实训资源开发不足以及国际实习机会稀缺等方面的问题,它们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应当坚持“五位一体”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育人路径,从引导课堂实练、设计实务课程、强化校内实训、组织校外实践、拓展国际实习网络五方面进行一体化针对性改革,整体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