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是主张自主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哲学,它让哲学家以积极的态度介入世界而不是以理性的旁观者身份观察世界,它不把世界理解为有待我们认识的静止的世界,而是理解为本身就不断变化发展、必须推动其变化发展的世界。解释世界的哲学离不开改变世界,只有在改变世界中才能对世界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或认识。并不是所有解释世界的哲学都是改变世界所需要的,改变世界有时候需要改变一些对世界的解释有问题的哲学。改变世界严格说来需要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给世界一个解释、用语言去解说现存世界的“解释世界”,与让人们去看清楚世界的“认识世界”,是明显不同的。“改变世界”的“改变”不等同于去行动、去批判,应该理解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进其变化发展。“改变”必须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变,改变世界的合理性、针对性在于世界本身是变化发展的,“现存世界的革命化”本来也是或者应该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摘要]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时代被纳入哲学的反思之中,构筑了一种区别于“描述性的历史学”(Historie)的“理性历史”(Geschichte),理性成为历史哲学的本质规定,哲学研究试图寻求历史的理性化进程,并把“时代”纳入其研究对象。这一思想进路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并促成了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在如何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上,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却产生了根本性的差异:德国古典哲学所构想的时代仅仅是被体系性的理性规定的时代,对时代的改造因此成为理性体系的自我改造;马克思则建基于社会现实的优先性,凸显了哲学与时代之间存在的错位,建构唯物史观,揭示出现实的具体时代独立于观念体系的客观性。原本作为理性发展环节的“哲学中的时代”由此转变为“时代中的哲学”,为“改变世界”的现实革命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