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对防止老年人受骗的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在老龄化和数字化交叠背景下,老年人已成为网络社会中受骗的主要群体。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调查互联网对防止老年人受骗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后使老年人遭遇诈骗的机会显著提升,但会降低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对于老年人受骗的“双刃剑”作用明显。老年人的风险态度和金融素养在预防其受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使用偏好对老年人受骗起到强化作用,互联网的使用对老年人遭遇诈骗类型和受损原因也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应重视互联网的“学习效应”,提升老年人的金融素养,推进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并对老年人风险态度进行科学评估,对老年人网购和理财进行全程引导和提示,以减少或避免老年人受骗。

  • 数字空间正义的理论内涵、缺失表象与弥合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空间是互联网集团代表的市场资本和掌握数字知识的技术精英共同塑造的新型社会空间,而数字空间正义就是对数字空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空间异化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意指社会个体能平等公平地分配数字资源以及拥有充分数字权利。数字空间生产中,受市场资本和技术精英的共同支配和影响,数字空间日益沦为数字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空间,技术精英进行监视以及自我约束的规训空间,类型和功能均具明显单向度特征的同质空间,延续并再造新型社会不平等的区隔空间,进行免费劳动的剥削空间以及引导预售的消费空间。长此以往,数字社会日益沦为单向度社会,数字生活沧为单向度生活,人也日益丧失否定、批判和创新而成为单向度的人。为打造正义的数字空间,实现诗意的数字生活,须坚持数字空间生产的人本性和正义性取向,通过完善契合数字空间运行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数宇资本时空运作以及生产复合型数字空间,再造专业型数字文化空间激发数字生活的集体记忆,秉承差异再造原则并保障主体数字权利,确保数字技术开发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等路径予以实现。

  • 数字素养是乡村生活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吗?——基于山东省1037位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