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韦伯在考察工具合理性及其制度化时,把行为理论和社会合理化理论结合起来,将社会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诊断,开启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卢卡奇和阿多诺赓续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其中,卢卡奇吸收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他从形式合理性出发,把物化合理化的过程看成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阿多诺延续了卢卡奇的理路,采用工具合理性分析进路,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解为物化合理化。哈贝马斯从双重合理性出发,从生活世界和系统双重合理化及其关系层面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延续了韦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时代诊断的主题,从而发展了“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从韦伯到哈贝马斯,西方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理论传统。这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病症,以及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些理论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又要加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现代社会的剖析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总体性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重要的是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推进经验到理论的提升,推动发展理论的对话交流。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以郑杭生等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的历程,是中国社会学逐渐融入并对话世界学术的历程,更是中国社会学对西方学说进行建设性反思批判,不断强化理论自觉,不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程。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为核心观照,以社会转型透视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是郑杭生相关学术思想的根本进路。郑杭生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华文明的融合性思维方式相会交融的结晶,其在现代化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破除了现代化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迷障,批判了西式现代化理论的前提预设和二元对立思维,以转型论替代目的论的转轨学路径,将特殊经验理论转化为一般经验理论。新兴国家的现代化实践和社会转型的多样性构成了对西式现代化理论最根本的挑战,也是实现现代化理论范式转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重要前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青年大学生全面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定“四个自信”、激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主动性,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要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定位和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出发,在坚持整体性、分类性和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水平、创新教学话语方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有效路径,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前行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能充分深入挖掘并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 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入手,尝试通过动力平衡和治理统一论,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坚持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主体性及其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守正和创新的辩证法,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使传统走向现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民族的成为人类的世界意义这七个维度进行梳理,挖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