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扎根理论的“杀猪盘”诈骗网络人际信任的 演进机理分析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杀猪盘”诈骗因其同时给被害人造成经济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且诈骗金额显著高于其他诈骗类型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在“杀猪盘”诈骗中诈骗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网络人际信任形成机制,通过抽取Z市90份“杀猪盘”诈骗案件笔录作为材料主体,运用扎根理论深入剖析受害者的心理和信任演进过程,进而构建出“杀猪盘”诈骗网络人际信任的演进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该种网络人际信任涉及信任主客体与信任演进两个维度,其演进过程包括信任建立、信任博弈、信任深化及信任破裂四个阶段。基于以上发现,应通过反诈宣传策略、主客体互动行为识别、反诈劝阻干预等方法以达成信任阻断之目的,从而有效遏制“杀猪盘”诈骗犯罪,全面提升反诈工作质效。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侦查研究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设计剧本、伪造图片、合成语音等功能,现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重要犯罪工具,由此带来了犯罪资源自动化生成、犯罪手段精确化实施等一系列的问题。侦查机关需革新侦查思路,将技术理论前瞻与犯罪治理相结合,在把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犯罪风险的基础上,以犯罪分子所处的“使用端”视角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犯罪效能。在明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四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非法运用情景后,有针对性地改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警模型,调整案件线索、证据收集方向,建立完善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识别、控制机制。

  • 数字反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新样态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老龄被害人叠加了“数字弱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双重不利地位,犯罪人存在“多元共治”的社会复归需求。以传统对抗性司法应对老龄被害人视角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效果不足,犯罪人、被害人及社会的三方关系修复需要将视角转向恢复性司法模式。数字反哺具备嵌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恢复性司法措施中的可能,“犯罪人—老龄被害人”数字反哺模式能够有效恢复沟通:填补老龄被害人的深层次伤害、弥合破损的社会信赖基础、促使犯罪人积极悔过和复归社会。在设计上,反哺主体应限于罪责较轻的犯罪人;反哺形式可以是专门机构主导下的圆形会谈或社区矫正;反哺效果应注重对犯罪人和老龄被害人的双向评价。

  • 犯罪成因分析及关键要素识别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现有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研究大多应用思辨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在获取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进行质性研究,能够较为客观地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 AHP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范畴和概念的权重,确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中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质性 +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管、治、建、宣”综合治理成效,合理调整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反法》 的均衡实现:预防性秩序和正当性权益之间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治理性规范、义务性规范为主体内容。其既致力于预防性秩序的建构,也强调秩序建构不能突破正当性权益保障的法治原则。《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用 面临预防性秩序建构受法律明确性不足制约、正当性权益保障受预防性措施负效应影响等困境。鉴于该法以数字科层为内在结构,其适用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实质在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数字科层的法治建构不足,具体表现在主体关系失衡和反制技术失序两方面。为此,应促进预防性秩序与正当性权益的均衡实现。一方面,应通过分散性配套规则与系统性配套规则的法律续制,助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律制度的精细化适用,推动秩序建构从“框架型”转向“精细型”;另一方面,应对预防性措施作出趋向良法善治的价值对齐和规范续制,包括履行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的看门人的权益保障补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算法应用的正当性审查、申诉核查机制的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