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函待改善的背景下,连锁股东作为联结同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及资本市场的治理主体之一,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违规次数,支持“监督效应”,其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促使企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三条路径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效应更加显著;连锁股东能够防范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正向审计费用减少。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连锁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有效遏制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研究业财融合作为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有效性。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的财务数据,运用Python语言等信息搜索工具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公开信息进行文本挖掘和分析,识别企业是否采用业财融合以及实现程度,检验公司实施业财融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发现:业财融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业务复杂度高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中,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效果更明显。作用机理检验显示:业财融合的实施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发挥“信息效应”,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监管发挥“监督效应”。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市场化及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承担社会责任已基本成为企业之间的共识,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管理层的避险手段将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本文通过选取2010~2018年润灵环球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数据,探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认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这一结果在更换社会责任的衡量方式后仍然保持不变。同时,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管理层有海外背景的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吸引优秀管理人才于公司任职、缓解管理层的短视程度,进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研究结论对于推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普及、加快企业由“经济人”向“经济人+社会人”转轨以及实现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社会责任披露的微观治理功能。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披露对信息违规尤其是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一,企业披露详细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透明度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违规,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具有信息沟通效应和声誉监督效应;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社会责任披露的违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披露在治理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提供了思路。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文章以2013一201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提高分析师实地调研强度、提升其对业绩信息挖掘的深度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当调研信息质量较高时,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影响机理的检验证实,分析师实地调研通过缓解管理层的迎合动机以及发挥直接与间接的监督效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在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和外部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更明显;分析师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关联分析师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分析师实地调研更能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 2013-2021 年深交所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监督效应和压力效应两种竞争视角,考察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划分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后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进企业配置“蓄水池”类金融资产,抑制企业配置“投资替代”类金融资产,这说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监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较低、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其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更强;机构投资者调研对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借助市场手段改善“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可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