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三晋基层治理》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的意识形态阵地已成为主战场、最前沿,新媒体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但是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还存在内容固化、语言缺乏吸引力、传播形式单调等短板。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的作用,新媒体需要在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内容、促进话语大众化转化、加快技术融合步伐、加强新媒体人才素养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有力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事业硕果累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取得根本性成就。然而,受到错误思潮和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瓜分,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面临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以推动话语体系的构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展系列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依托CiteSpace数据处理工具,从整体研究态势、发文机构及作者、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视角等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及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整体发文量呈上升态势;研究机构和学者形成了一定合作关系;研究热点聚焦学理阐释、话语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互联网和全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研究趋势呈现出理论深究向实践探索的延伸、现实性和时代性的彰显;研究视角含括科学内涵阐释、内在逻辑厘析、现实状况考察、实践对策探寻、网络视域探究。未来研究应以多学科视野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以多元化研究方式丰富研究类型,以现实性为落脚点推进研究微观聚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客观需要,是丰富网络文化生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旨归,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助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然而,网络主体多元化分散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合力、虚拟圈层困境阻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热点事件群体极化削弱主流思想舆论引导、西方话语网络霸权遏制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等新老问题交织,仍然影响着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增强理论亲和力与整合力;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打破话语传播圈层困境;着眼思潮引领范式转换,推动网络思潮多元协同治理;精选议题抢占国际舆论先机,超越西方话语体系霸权。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凝聚思想共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与行动合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09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鸣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了话语的情感基础,让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人民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说理是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反过来也对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具有推动之效,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促进沟通、增进学习、保障决策,让人更客观地理解世界,超越个人偏见,使思维更加准确、科学。说理通过逻辑、事实等理论论证方式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解释力和可信度,让人民对话语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建立了话语的理论基础。叙事不说理,会导致过度夸张、主观性强、理论性不足。说理不叙事,则会导致过于抽象、难以验证、情感空场。话语的诠释,不仅需要通过说理来解释和阐述其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叙事来讲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成果。叙事与说理结合才能实现“情理结合”,让话语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博弈更加复杂突出,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现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功能性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 建设应以现代化为基调,以发展为导向,从理念导向和制度设计的双重维度,建设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化意识形态”。建构“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为:型塑人民精神世界的现代化、创设优良的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意识形态的法治化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予强大的意识形态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