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性社会工作直接介入服务对象的生计改善,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在一个生计发展项目中,社会工作者帮助农户销售生态农产品,并兼顾社会目标。然而受社会再生产机制的影响,项目也面临主流市场从价格和资金上的围剿、消费者与合作伙伴难以理解项目的社会意义等结构性困境。工作人员难以平衡社会工作者与创业者的双重角色,构成了项目的操作性困境.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当审慎地决策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市场对接的行动,并结合自身资源找准角色定位。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2007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我国劳动法律、政策明显趋向于劳动者“赋权”和劳动关系正式化。但在经验事实方面,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仍逐年降低。与国家强势主导和《劳动合同法》等积极“赋权”对应的,是他们日趋冷淡的“弃权”取向。既有的关于不稳定工作的研究多从生产体制内部挖掘原因,较缺乏对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关注,以及从中国经验出发的论证。从家庭视角出发,作为中国不稳定劳工的典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弃权”行动选择发生在工作和家庭较难平衡、家庭成员空间离散的情景下,而该行动情景是被经济吸纳与社会吸纳分割且倒置的城市制度形塑的。国家透过城市制度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安排与实践,参与了不稳定工作的生产和维持。生产活动和社会再生产活动并非简单的先一后、单方面作用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消费经济》
摘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要求,是制约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在生产环节升级消费对象、在分配环节升级消费主体、在交换环节升级消费方式,促进消费提质增量。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以“斯密-杨格"定理为参照,提出了一个“技术一分工一消费一市场”分析框架,厘清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消费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此,探讨新质生产力“四新”合力赋能消费升级的作用路径:新技术推动分工发展催生新产业,实现消费品增量提质、培育新质消费力;新产业创新消费场景构成新模式,打造首发经济、人文经济、绿色消费、“人工智能+”等新型消费:新模式扩大市场规模孕育新动能,引起新一轮生产力与消费力互动升级,长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06-08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讨论产品供给及实现条件,为研究传媒产品供给及实现提供指导思想。物质类传媒产品和传媒服务的生产劳动都属于生产性劳动,可以纳入社会总产品。传媒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所生产的传媒物质类生产资料和传媒服务类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要等于第Ⅱ部类的生产资料价值。传媒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包括:各个部类或产品在一个周期的生产过程中有积累发生;传媒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传媒生产资料和传媒生活资料同时实现供给大于需求;单个部类中的传媒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传媒产品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整个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补偿,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实现增量规模的平衡。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导致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在外循环中的中低端锁定等是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循环是以单个资本循环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循环与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循环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能在微观层面保障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连续性,同时不断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地位;能在宏观层面保障社会再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既实现社会总产品的循环流转,又持续提高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一是推动产业链外循环中风险系数高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头雁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离不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处于以国内循环带动国外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要着重解决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均、要素流动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关键是稳定社会再生产的平衡。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我国抓住重要机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从而为双循环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