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摘要:【摘要】无形财产是司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私有财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无形财产作为私有财产的一种,既具有“私有性”,又具有“社会性”。无形财产的“社会性”是指其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私有性”是指其体现出的剥削劳动阶级的一面,这种无形财产实际上就是无形的私有财产。无形财产“私有性”批判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无形财产“私有性”的根本特点是剥削和压迫。马克思道德思想是规范无形财产的伦理基石。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包含“异化劳动事实→异化劳动概念+‘资本家’→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综合过程。通过马克思的这种方法论,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在此文本中为自己制定的理论任务及性质,证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推论不是循环论证,并从多个方面澄清学界认为此推论是循环论证的质疑。以此为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思想层次和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分析—综合法的科学性和深刻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人权思想的著作,是其由理性主义人权观向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转变的思想起点。马克思从现实性与社会性出发将人视为感性存在与类存在的结合体,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抽象人性论基础;赋予人类解放以消灭私有财产的实际内涵,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的私有财产根基;将人的价值作为人类解放的追求目标,超越了资本主义人权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重新挖掘《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权思想价值有助于理性审视当代人权问题、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人权思想以及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体系。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摘要:摘要:根据学界通常的观点,马克思在《巴黎手稿》时期曾设想过一个公有制原始共同体的历史阶段。望月清司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马克思此时的历史观包括原始共同体、市民社会和未来共同体三个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对应着本真状态、异化状态和复归本真状态的异化理论结构。然而,通过对当时社会对人类原始状态研究状况的考察,和对马克思文本的考察来看,马克思在《巴黎手稿》时期并未设想过一个公有制原始共同体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看来,现实历史就是私有财产的展开过程,是从简单私有财产到物物交换,再到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私有财产批判入手展开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工作,在这个解剖过程中深化对市民社会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的理解,进而走向唯物史观的创立,是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语境。对这一语境的考察,需要高度关注马克思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批判。以此为参照重新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批判逻辑,可以发现马克思在私有财产批判问题上取得了以下理论进展:通过异化劳动说明私有财产,实现了对私有财产历史来历的说明及其自然合法性的证伪;基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考察动产战胜不动产的私有财产的历史运动,确证了劳动作为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秘密;将作为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建立在“经济的运动”基础上,进而展开了劳动的理论线索;在推进私有财产批判工作的同时,揭露了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改良主义本质及其为工业资本服务的现实基础,实现了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思潮的具有原则性理论高度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