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两项具体要求,成为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在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人民群众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主要舆论场和舆情集散地。当前,呈现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结构表征的网络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推动网络舆论的“后真相”、非理性、易发酵等态势愈发凸显,加速网络舆情朝着敏感度高、燃点低、易发高发等特质发展,导致网络反向社会情绪积聚发酵,深层冲击网络安全。构建数智驱动、精准互动、多方联动的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格局,发挥在智能感知、异质引导、多元共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构建韧性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公安机关作为监管互联网舆情的主力机关,需谨慎应对网络舆情事件,防止出现过度处置或硬性处理,损害公民言论自由权、知情权的情形,如何规范化监管网络舆情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行政指导具有顺应政府改革趋势、丰富执法手段、保护公民权益的独特价值优势,但是在公安舆情监管工作中仍存在着认识不充分、规范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因此,创新公安舆情监管执法方式,推进行政指导在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中的规范化应用,对于营造柔性监管的执法氛围、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保障公民言论自由与知情权不受侵犯具有重大意义。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公共舆论环境广泛认为网络社会心态总体偏消极且难以有效引导,这种认知加剧了公众及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消极态度,不利于建设清朗网络环境。从消极网络舆情事件出发,对2022年度10个案例的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主题词频分析,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寻政府回应影响网络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消极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社会心态普遍以中性或偏中性发展为主;政府回应态度总体偏积极,但与作为方式及回应内容并不匹配:政府回应内容是否符合公众核心合理诉求是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不同诱因下政府回应层级存在“可调节空间”等。在优化网络生态治理过程中,应结合以上结论,通过充分认识网络社会心态中性化发展趋势、切实回应公众核心合理诉求及提高政府回应能动性等措施来引导网络社会心态积极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公共舆论环境广泛认为网络社会心态总体偏消极且难以有效引导,这种认知加剧了公众及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消极态度,不利于建设清朗网络环境。从消极网络舆情事件出发,对2022年度10个案例的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主题词频分析,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寻政府回应影响网络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消极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社会心态普遍以中性或偏中性发展为主;政府回应态度总体偏积极,但与作为方式及回应内容并不匹配;政府回应内容是否符合公众核心合理诉求是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不同诱因下政府回应层级存在“可调节空间”等。在优化网络生态治理过程中,应结合以上结论,通过充分认识网络社会心态中性化发展趋势、切实回应公众核心合理诉求及提高政府回应能动性等措施来引导网络社会心态积极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复杂社会心态正在改变网络舆情样态,“泛舆情化”的舆情持续滋生,“舆情洁癖症”容易引发次生舆情风险,网络大V成为迎合特定群体意志和需求,“共情本位”超越“共识本位”充当舆情进化的动力源。网络舆情“共同体”特征在复杂社会心态背景下表现日益突出,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迫在眉睫。加快构建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需要围绕开放性、系统化、相对独立性、辩证式四种思维,价值引领型、组织约束型、利益导向型、情感联结型四大模式,自律者、协调者、把关人、明眼人四类对象精准发力。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新兴技术的嵌入对网络舆情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大,传统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模式已经明显失效,智慧化治理模式应时而生。数据流动模态与全过程监测的机理耦合、公众感性互动与中立性信任的价值耦合和网民个别化表达与精准化治理的方式耦合为网络舆情治理智慧化提供了立论基础。在大数据赋能的作用下,网络舆情治理实现了向整体主义、协作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智慧化转型。网络舆情治理智慧化以全新的治理理念重塑舆情管理模式,未来将呈现出从“模糊治理”转向“清晰治理”、从“关口后置”转向“关口前移”、从“关门决策”转向“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网络舆情因其影响广、扩散快、破坏强的特点,逐渐成为社会舆情治理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主体的特殊性、牵涉利益的普遍性,涉警网络舆情更容易引起网民非理性的讨论,从而对警察形象、政府威望、社会秩序等造成负面影响。社会燃烧理论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通常用来描述无序、混乱、失衡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与涉警网络舆情高度吻合,因此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类比研究,从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温度三个角度分析涉警网络舆情的演化逻辑,便于公安机关理解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对症下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对CNKI收录的网络群体极化主题文献数据展开可视化研究,精准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动态特征和发展脉络。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时空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前沿时序等绘制知识图谱并揭示研究概况与学术前沿。研究发现:国内的网络群体极化研究处于多学科交叉的深化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涵盖信息茧房、网络政治参与、算法推荐、价值观等方面;高产作者多来自同一地区的高校,跨区域的合作研究较少,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未来应拓展研究对象,引入信息化等前沿方法技术,加强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更深入探究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提升研究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26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网络负向情绪能促使网络舆情危机爆发,而网络情绪本身是网络用户对舆情事件的情感反应,但舆情事件特性如何影响个体初始的负向情绪强度和情绪类型还缺乏深入探讨。[方法/过程]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法,以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事件危害性、事件责任、事件不确定性等特性对受众初始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结论]事件责任和事件危害性对负向情绪强度有正向影响,而在舆情事件责任大小与事件不确定性高低的不同状态下,受众表达的愤怒、恐惧、焦虑以及悲伤等负向情绪类型存在不同。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情绪因素影响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的应对策略,构建网民、网络媒体和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演化趋势。[方法/过程]引入等级期望效用理论渊RDEU冤,建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情绪因素对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三方在不同情绪状态影响下的舆情发展趋势,并分析情绪状态对主体决策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主体的行为决策,主体不同的情绪类型和情绪强度会导致网络舆情不同的演化趋势。三方无情绪,或网民和网络媒体持乐观情绪、政府持悲观情绪的状态,更有利于网络舆情向理性演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相较于网民和网络媒体,政府的情绪状态对于舆情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更大;当政府处于悲观情绪时,政府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监管治理网络舆情的举措。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19
摘要:大数据时代,一个健康、绿色、文明、有序的网络舆情生态能为高校功能的正常运转带来重要效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是指基于高校治理框架,在网络热点事件的衍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络舆情主体、网络舆情客体、网络舆情介体、网络舆情环体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所形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本研究基于生态学理论,从内生动力和外推动力这两个方面探究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并从衍生形成机制、传播扩散机制、发酵成长机制、调解应对机制、复盘总结机制五方面全面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法治保障、文化氛围、协同治理、技术服务、队伍培育等方面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治理策略,从而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