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的刑法学阐释:从“违法性”到“合理性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我国刑法学通说将《刑法》第18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等同于“违法性认识能力”。这种做法,虽然在出发点上体现了辨认能力的法律性质,但和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采用的以“动机说”为核心的综合判断规则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在依据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实务需要对“违法性认识能力说”改造的诸方案中,将“辨认能力”之核心要素直接替换为“合理性能力”的质变式重塑,在维持“违法性认识能力说”之优势的同时,还能克服该说的缺陷,妥当阐明精神病鉴定上综合判断规则与刑法责任主义之间的关联。因此,可以“合理性能力说”为根据,对我国《刑法》第18条中“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作出重新解释,以兼顾责任能力理论的法理依据与实践效能。

  • 兜底型量刑情节的教义学检视 ———以《贪贿解释》为切入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第2款、第3款大量存在“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等类似表述,用以确定对应罪名的法定刑幅度,发挥入罪门槛或者法定刑升格条件的作用,但是对于什么样的犯罪事实符合“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却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司法解释的指引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在司法层面将“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明晰为具体情节时不应排斥数额情节的加功,同时这类情节指向的犯罪事实应当限缩在责任刑情节的范围内,以契合责任主义的基本立场。

  • 视阈下刑事赔偿的理念审视与量刑维度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在诸多文件和司法实践中已获认可,但社会舆论对“花钱买刑”的隐忧及刑法理论对“赔偿减刑”发生逻辑的不同理解,使赔偿与量刑关系问题始终暖昧不清。在责任主义视野下坚持并合主义理念,剖析赔偿与责任刑、预防刑的关系,厘清赔偿的减刑效果主要源于对特殊预防必要性的减弱可谓切中肯綮,而客观危害性降低只能从社会学和政策性角度予以评价,以责任主义把控赔偿影响量刑的维度。以量刑规范化为导向,坚持类型化思维和精确化量化方法,可实现赔偿在不同类型案件和不同要素组合下刑罚减免功能的差异化评价。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行行为独立性判断的提倡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1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行行为是否具有从属性为标准,可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罪质观点分为两个立场:支持从属性和否定从属性。“量刑规则说”“混合归责说”“帮助行为正犯化说”“正犯行为共犯化说”等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罪质的观点,在理论立场选择、解释方法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个人责任主义要求帮助犯的实行行为须独立于正犯。着手提供帮助和提供帮助完成是帮助犯的真正构成要件。被帮助人看手使用帮助行为人的帮助和被帮助人既遂或未遂,在性质上属于帮助犯的客观处罚条件。其对于帮助行为人来说,既无认识必要,也非故意的涵摄范围,也不为自已所支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必须独立适用。“共犯独立性说”既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类型化适用、体系化认定其实行行为提供了方法论。

  • 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从择一到二元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单一罪过说与混合罪过说之争。在单一罪过说内部,又有过失说、故意说与择一罪过说之争。过失说和故意说不但不能穷尽《刑法》第388条的文义,人为地缩小了处罚范围,而且不符合严厉打击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要求;混合罪过说的致命缺陷在于违反了定罪上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这一责任主义的基本要求。择一罪过说主张,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在规范层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究竞属于故意还是过失只能根据具体的犯罪事实来确定。从立法现状看,择一罪过说比较符合实际,不但最贴近刑法的文义,而且最有利于贯彻严厉打击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同时有利于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理念。但是,择一罪过说在有效贯彻责任主义和刑罚个别化以及实现犯罪预防等方面存在建构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实现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从择一到二元的转变,从立法上明文规定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并根据不同罪过形式设立轻重不同的刑罚,才是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