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新政策工具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货币数量理论将CBDC引入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研究CBDC的政策规则设计及政策效应。本文发现:第一,国内商品通胀率、产出缺口和货币流通速度是构建数量型CBDC政策规则的有效名义锚,CPI、产出缺口、汇率偏离值和贸易平衡项是构建价格型CBDC政策规则的有效名义锚。第二,以CBDC为载体的货币政策对冲不利技术冲击时比传统泰勒规则更有效。第三,数量型CBDC政策具有维护经济稳定、调控国内商品通胀率的政策优势,价格型CBDC政策具有稳定利率、稳定汇率和调控通胀的政策优势,混合型CBDC政策具有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对企业补贴适用于稳定就业;对家庭转移支付和降低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促进消费;利率工具比法定存准率工具更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挥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2008—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债务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影响下,货币政策对资本结构具有逆周期调节效应;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周期性调节并不受债务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而货币政策对非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周期性调节不受流动性风险影响。结果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资本结构具有逆周期性调节效应,并且受债务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这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和“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利率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工具,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市场。在面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或过热等经济波动时,利率调整和货币政策的适时应用可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探究利率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作用与影响,可以揭示利率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促进储蓄和投资、影响消费行为及资本流动的作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模型中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经济稳定及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本文指出利率与货币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面向数字货币的货币政策调整、负利率政策的扩展、利率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响应等。仅供参考。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借鉴平滑转移回归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将简单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拓展到Logistic平滑转换形式的非线性货币政策,并将其纳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技术冲击、偏好冲击等6种外生冲击,利用中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方法,测定了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下价格型和数量型规则对我国主要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非线性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通胀的反应,而且反应速度较快,能有效地“控通胀”;非线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产出的反应,但反应速度较慢,在调控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增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摘要:本文回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结构性工具的重要性。在信用扩张放缓、社会融资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尚待提升,存在执行层面的堵点,且受到需求侧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不同部门、各类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及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式,疏通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执行堵点。同时,在新需求能替代旧动能对社会信用扩张的支撑作用前,需保持旧动能的相对平稳,避免产生新的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关注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考察行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文献分析显示:特定行业的企业债务选择受行业竞争特征和金融中介特征的影响,且行业的要素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行业产出效应。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将政策冲击、行业特征和企业债务进行整合,形成“基于政策冲击的行业企业债务管理概念框架”。分析表明,该框架可以合理解释债务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也为金融加速效应的考察提供了新的指引,即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行业要素、竞争和金融方面的加速因子的具体作用方式,以有效解释行业企业的债务选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因货币政策利率变化导致家庭、企业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变化的程度(亦称为“传导”),是货币政策向产出与价格传导的重要因素。本文以30 个欧洲国家的7 种不同银行利率数据作为样本,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整个样本及欧元区国家子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新冠疫情后加息周期中的传导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率类型之间是不均匀的;第二,除了欧元区国家的非金融公司贷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外,总体上传导较弱且较慢;第三,对大多数存款利率而言,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之间的传导差异与金融集中度、流动性和贷款盈利性相关;第四,未偿还抵押贷款利率的传导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总体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异质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需求管理最有效的工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手段。多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当前,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市场消费疲软、投资不足、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针对目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前期降息降准政策基础上,出台更加积极、靶向更加精准的增量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为促进经济稳定回升和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 2015-2022年中国 121 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绿色信贷配置的影响及其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信贷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大部分银行尚未跨过拐点,仍处于抑制区间。具体而言,业务数字化与绿色信贷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而战略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的影响不明显。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初期对银行的促进作用有限,无法抵消大量资源投入成本,从而挤出了绿色信贷。异质性方面,数字化转型对绿色信贷的非线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小型、低市场势力和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商业银行群组。此外,数字化转型提高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率,使货币政策调控更为畅通。结论丰富了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为更好发挥银行在经济绿色转型中的支持作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商品价值从而劳动时间在货币上的独立表现,给社会生产施加了货币约束,它的边界随着货币形式与货币数量的内生发展持续变化,表现为货币金字塔为了适应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动态进行的扩张与收缩。国家承担着维护货币品质和货币流通、规训货币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货币政策机制及其效果的考察需要区分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与信用、正常时期和危机阶段、货币危机不同类型等结构性因素,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原理与有效性也不尽相同。然而,社会生产的货币约束和货币关系的固有矛盾绝不会因为货币形式、数量的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干预而消除,它们为货币改革设定了天然界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区域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要素资源的不完全流通性加剧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文章使用2003一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的影响,认为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产生了抵消作用。而后对比东中西部地区抵消效应发现: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资本品需求规模和收益率更高、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再配置空间更大的东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更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的适度引导,政策引导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保护市场机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由四边形升级到五边形,此次创新性工具的出台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向现代化中央银行转型的关键一步,对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减税和扩大支出来稳定经济预期。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长期增长,当前是财政政策发力的有利时期,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解决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并优化财政体制以提高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积极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近期,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为中间产品企业(卖家) 提供融资服务(大型科技信贷)。与银行依赖抵押品的传统贷款模式不同,这些大型科技公司能够通过将违约企业从其平台上移除等措施来增强贷款的回收能力。研究表明:当大型科技公司提高其匹配效率时,不仅增强了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价值,也提升了大型科技信贷的可获得性;大型科技信贷有助于缓解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初始影响,但同时也延长了产出波动的持续时间;尽管大型科技公司通过提升效率为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带来了好处,但它们从用户那里收取的费用限制了这些效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2011-2020 年数据为样本,将宏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从公司战略的视角探讨其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会增加公司战略的激进性,促进企业创新和市场推广,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会降低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该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进微观企业的发展而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对微观企业的作用也会受到来自企业自身微观特征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2003一2020年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通过影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约束程度、杠杆率和短债长用水平,进而影响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承担。中国多领域去杠杆政策措施的配合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不同类型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向紧缩调整会使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的债务风险更快上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三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在水平值和波动率上的“双重稳定”,既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还要防止产出和通胀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为此,文章使用了局部投影方法和VAR模型方法计算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函数,以此刻画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率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水平值上的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而提升通胀波动的冲击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率和通胀波动率的双重稳定功能。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以此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功能。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效应作用不显著,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显著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结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