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论》的社会建设逻辑探赜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 无形经济本质探究及其于经济正义的双刃剑意义——基于《资本论》的当代解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后工业时代转型中,以无形投资与文化生产为主的无形经济的崛起,使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形态发生了领域、组织形态等历史性的变革,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当代视域中,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依然尚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政治经济秩序中,仅仅是资本逻辑当代运作的结果和体现,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本质,必然使其对全球人民尤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经济正义的实现,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意义。这启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无形经济的社会主义运用为鲜明特征,本质上是以人民逻辑取代资本逻辑,以大力发展无形经济为根本战略和重要路径,来全面实现中国人民以共同富裕为内核的社会主义经济正义。上述探究,对“以新时代发展推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研究”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并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劳动与资本:相遇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兼论《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 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开启。由此,马克思有关资本逻辑批判中资本与劳动的对峙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阿尔都塞的“相遇的哲学”所开启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如何可能的叙事需要重新被思考:“属人性”的劳动与“非人性”的资本呈现出不可相遇的异质性;而资本的金融化发展让劳动与资本最终成为货币之流的不同存在样态,又赋予了两者相遇的全部可能性。德勒兹、伽塔里对这一“相遇哲学”的讨论路径彰显的是他们对资本在金融化语境下资本逻辑的描述性批判。这一批判内涵的非辩证的肯定性批判扬弃了辩证的否定性批判,最终让这一批判带上了犬儒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