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发展会提升性吗?——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国内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但也引致“涉众太广而不能倒”等一系列难题,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视角,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金融稳定,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且具双门槛性质;传染性是风险传递的中介机制;单一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有限,但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缓释金融科技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区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老有所养:引导银行业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文章分析了2000—2022年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和风险偏好的变化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虽然预期老龄化导致的期限转换下降可能会缩小风险敞口,但老龄化也可能促使银行采取追求收益的策略,带来新的风险。通过对过去二十年发达经济体的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银行稳定性普遍增强。然而,银行对人口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可能会带来尾部风险。鉴于全球正迅速向老龄化社会转变,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积极主动和警惕性。考虑到历史先例,相对稳定时期往往是新兴风险的先兆,这一点尤为重要。

  •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国外汇政策选择:两次美联储“放水”应对的比较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为应对2008年、2020年美联储先后两次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 外汇政策完成了从数量出清 (外汇干预或者资本管制) 向价格出清 (汇率浮动) 的转变。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外汇政策转变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 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大幅减小,汇率弹性增加不会威胁国内物价稳定和金 融稳定,亦不会掣肘国内货币政策,这正是中国外汇政策应对手段转变的底气所在。为巩 固上述成果,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经济金融指标监测,同时继续深化汇率 市场化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 “国家队”基金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金融安全是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视角,探究“国家队”基金持股对于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家队”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减少股债风险传染、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降低预期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持续且稳定的“国家队”基金持股作用效果更强;“国家队”基金增、减持产生非对称影响。当债券发行无担保条款以及债券信用评级较低时,“国家队”基金持股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以及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杠杆率、经济增长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20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 估计方法,实证考察杠杆率、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宏观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均与金融稳定非线性相关,即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金融部门杠杆率与金融稳定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杠杆率的上升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杠杆率的上升会降低金融不稳定。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宏观杠杆率预警机制、加大部门杠杆率监管力度、统筹结构性调整、制定差异化去杠杆政策、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等政策建议。

  • 取向下场外配资的法律规制路径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7

    摘要:场外配资涉及多个领域,其法律性质复杂,致使现行取缔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场外配资的金融监管效能不足,监管精细化程度不足,可能导致场外配资规模化隐匿,增加监管难度。并且在多头监管模式下,存在监管协调不足,效能低下的问题。金融司法层面,裁判标准尚不明确,场外配资合同效力认定存在争议。为防范金融风险,需秉持金融稳定的取向,优化金融监管和司法规制路径。需在监管层面建立风险评级制度,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制定并实施正式的差异化监管规范,有序开展场外配资取缔活动。司法层面则应分类明确合同效力,高风险以及新增的业务合同均属于无效合同,在原则上不否认中低风险合同效力,综合考量《深圳指引》《合同编解释》的规定对法律后果做出合理安排。

  • 新时代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评估及推进策略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资本账户开放是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开放资本账户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审慎考虑。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历程和现状,深度剖析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加金融消费者福利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同时发现盲目开放资本账户会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及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的潜在风险。本文运用占比法测算出1999—2022年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后发现: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处于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状态。新时代,高质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要确立稳步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则、注意遵守资本账户开放的顺序、注意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匹配、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仅供参考。

  • 商业银行风险处置措施的优化进路:以法经济学为视角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处置措施是商业银行风险处置制度的核心,事关金融稳定。当前相关立法的体系不清、细节缺失,不利于实现风险处置的“效率”和“公平”,更无法调和两者的潜在冲突。法经济学提供的三种视角有助于揭示处置措施的经济逻辑,进而指导规则的多元优化。“向后看”关注措施的当下效益,讲求高效善后。处置措施据此可分为增量型、过渡型和存量型三种功能类型,分别需要不同的规则加以约束或促进才能实现效率。“向前看”侧重措施的未来激励,关乎公平分配。法律应基于资金来源明确处置措施使用时的排序、底线和杠杆思维,以此保障公平。“向上看”用于权衡前两种视角的冲突,追求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处置措施的实施策略应根据总体金融稳定的状态进行调整,立法需澄清启用和停用相关处置措施的标准和条件。

  • 失信惩戒嵌入地方债风险防控的理据与进路——基于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联动视角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地方债务化解工作如火如茶,作为风险防控底线的责任机制应予以重视。由于制度的缺陷,地方债在发行阶段与偿还阶段均存在风险,而现行责任类型力有未逮。滥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失信惩戒,有助于审视发行人的政府信用、弥补传统监管的失灵、构建持续性的问责制,从而彰显金融稳定法中市场化原则、宏观审慎政策、风险防范机制的内涵。但是,既有的失信惩戒无法与地方债的特性充分契合,贸然移植将面临信息披露匮乏、主体动力不足、影响范围泛化的问题。信用评级恰能链接金融稳定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担任失信惩戒适用于地方债的改良工具,贯穿惩戒的决策、参与和运行环节。

  • 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以2012-2023 年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披露的每半年度股票资产组合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具有较低的业绩敏感性、较低的股价同步性且与未来盈余正相关。第二,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下跌阶段,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股票价格下跌成反比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换手率越低),越能缓解股票价格的下跌。这说明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能够显著地稳定金融市场。而在反弹阶段,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股票价格反弹成正比,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换手率越低),越能促使股票价格的反弹,进而促进公司价值回归。第三,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稳定金融的机制在于有效地缓解了市场抛售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能够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有助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持股行为,这对促进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利率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作用与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利率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工具,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市场。在面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或过热等经济波动时,利率调整和货币政策的适时应用可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探究利率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作用与影响,可以揭示利率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促进储蓄和投资、影响消费行为及资本流动的作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模型中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经济稳定及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本文指出利率与货币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面向数字货币的货币政策调整、负利率政策的扩展、利率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响应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