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 “普照光” 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 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 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 “人类中心主义” 的价值标准。 21 世纪以来, 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 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 才能在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 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 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对 “和合共生” 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