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伯夷、叔齐是中国早期重要且具有 “塑造”意义的人物,相关叙事史既有数篇伯夷、叔齐的列传,亦有诸多对二人事迹之评论。对伯夷、叔齐的叙事史进行回顾和分析,可以揭明这一叙事史的多种形式、历史脉络、主要观点、争论焦点及其思想贡献。概括地讲,孔子所谓 “不念旧恶” “求仁而得仁”奠定了儒家关于伯夷、叔齐思想贡献的基调。非常重要的是,对伯夷、叔齐叙事史进行研究,对于揭明中原以北华夏民族思想之 “北学”的渊源、此渊源对儒学所具有的原初贡献均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V1] | 2024-11-08 12:58:50 | PSSXiv:202411.00510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早期国家建构理论的多元传统——基于齐法家与秦晋法家的比较 | 2025-04-28 |
2. 郭象式“齐一”悖论与《逍遥游》“崇大”文脉——兼驳牟宗三所谓“诡辞为用” | 2025-04-28 |
3. 本心在境域中的震动、显发与孟子性善论的存在论证明 | 2025-04-28 |
4. 《庄子》人论:先秦语境中的真人、至人、神人与圣人 | 2025-04-28 |
5. 《管子》“敬”“静”关系新探-以政治伦理与修养工夫为核心 | 2025-04-28 |